JANUSKIN
JANUSKIN

中國政治思想史(三版)(上、下)

型號/ISBN:9789570865028

品牌/出版社:聯經出版

製造商/作者:蕭公權

上市日/出版日:2022-10-13

規格:精裝/17x23x5.3cm/760頁

數  量:

定價:$1,500元

特惠價:$1,125 元

VIP價:$1,050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中國政治思想史》共五編二十五章,上起先秦,下至辛亥。從政治思想的歷史背景,可分為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專制天下之政治思想與近代國家之政治思想三大部分;依政治思想的演變趨勢,則分為創造、因襲、轉變及成熟四個時期。
全書所論及的古今學者六十餘人,文獻資料極為豐富。蕭公權先生採政治學的觀點,用歷史學的方法,敘述晚周以來兩千五百年間的政治思想。體例以時代為經,以思想派別為緯,取材則以前人著作之最有理論價值者為主。闡釋各家思想,力求態度客觀。偶有評論,也是意在辨明其歷史地位,而非任意抑揚,臆斷得失。


作者簡介
蕭公權(1897-1981)
字恭甫,號迹園,1926年獲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導師是專精倫理學與政治學的唯心論派哲學家狄理(Frank Thilly)教授、專精美學和希臘哲學的韓莽(William Hammond)教授,以及講解形上學與英國哲學的阿爾比(Ernest Albee)教授。
蕭公權教授1928年至1948年間先後在大陸各名校教學,1949年來臺於臺灣大學講學,但隨即赴美出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遠東和蘇聯研究所教授,講授中國政治思想、中國社會制度以及中國政治思想及制度資料閱讀等課程,直至1968年退休。
蕭公權教授是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主要著作有《道高猶許後生聞》、《小桐陰館詩詞》、《政治多元論》、《中國政治思想史》、《翁同龢與戊戌維新》、《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康有為思想研究》、《憲政與民主》、《迹園文錄》。
目錄:
【上冊】
新校本說明
出版說明
增訂版弁言
凡例
緒論

第一編 封建天下之政治思想—創造時期
第一章先秦政治思想之流派
第一節 歷史背景
第二節 地理分布
第三節 交互影響
第四節 時代先後
第二章孔子
第一節 孔子之身世及時代
第二節 從周與正名
第三節 仁
第四節 德禮政刑
第五節 君子
第六節 大同、小康與三世
第三章孟子與荀子
第一節 孟、荀之身世及時代
第二節 民為貴
第三節 定於一
第四節 一治一亂
第五節 禮
第六節 治法與治人
第七節 天人之分
第四章墨子
第一節 墨子之身世及時代
第二節 兼愛交利
第三節 尚同
第四節 天志明鬼
第五節 尚賢
第六節 節用
第七節 非攻
第五章老子與莊子
第一節 老、莊之身世及時代
第二節 反者道之動
第三節 無為而無不為
第四節 齊物外生
第五節 在宥
第六章管子
第一節 管子之身世及時代
第二節 尊君與順民
第三節 以法治國
第四節 經俗
第五節 經產
第六節 經臣
第七章商子與韓子
第一節 商、韓之身世及時代
第二節 勢
第三節 農戰
第四節 法
第五節 術

第二編 專制天下之政治思想—因襲時期
第八章秦漢之墨與法
第一節 墨學之消沉
第二節 李斯
第三節 法家思想之餘波
第四節 法、儒之爭勝與合流
第九章賈誼至仲長統
第一節 儒學之復興
第二節 賈誼
第三節 董仲舒
第四節 董子以後之天人論
第五節 桓譚至仲長統
第十章《呂氏春秋》至王充《論衡》
第一節 道家與雜家
第二節 漢代之黃、老
第三節 《呂氏春秋》
第四節 《淮南鴻烈》
第五節 王充《論衡》
第十一章 王弼至葛洪
第一節 魏晉老、莊思想之背景及淵源
第二節 無為
第三節 無君
第四節 《列子》
第五節 葛洪
第六節 佛教所引起之爭論
第十二章 韓愈、柳宗元、林慎思
第一節 唐代儒學之復盛
第二節 韓愈
第三節 柳宗元
第四節 林慎思
第十三章 唐朝五代道家之政論
第一節 唐代道教之尊崇
第二節 元結
第三節 《能子》
第四節 羅隱
第五節 譚峭
第十四章 兩宋之功利思想
第一節 宋代思想之大勢
第二節 李覯
第三節 王安石
第四節 陳亮
第五節 葉適
第十五章 元祐黨人及理學家之政論
第一節 司馬光
第二節 蘇洵、蘇軾及蘇轍
第三節 邵雍
第四節 二程與朱、陸
第五節 《忠經》

【下冊】
第三編 專制天下之政治思想—轉變時期(上)
第十六章 明代專制思想之反動與餘波
第一節 劉基
第二節 方孝孺
第三節 張居正
第四節 呂坤
第十七章 王守仁與李贄
第一節 王守仁
第二節 李贄
第三節 西學之初來與失敗
第十八章 明末清初之反專制思想
第一節 專制之覆轍
第二節 黃宗羲
第三節 唐甄
第四節 顧炎武
第十九章 王夫之
第一節 制度論
第二節 民族思想
第三節 呂留良與曾靜
第二十章 太平天國
第一節 政治思想之消沉
第二節 太平天國政治思想之背景
第三節 太平天國之政治理想

第四編 近代國家之政治思想—轉變時期(下)
第二十一章 戊戌維新
第一節 戊戌維新之歷史背景
第二節 康有為之政治哲學
第三節 大同之理想
第四節 康有為之維新論
第五節 譚嗣同
第二十二章 梁啟超
第一節 身世與學術
第二節 世界大同與民族國家
第三節 民權與君憲
第四節 民治理論
第五節 進步思想
第二十三章 戊戌前後之維新思想
第一節 馮桂芬
第二節 張之洞
第三節 何啟與胡禮垣
第四節 嚴復
第二十四章 辛亥革命
第一節 革命運動之勃興
第二節 鄒容《革命軍》
第三節 同盟會時代之革命思想
第四節 章炳麟

第五編 近代國家之政治思想—成熟時期
第二十五章 孫中山(本編缺文)

附錄
中國政治思想史參考資料輯要凡例
中國政治思想史參考資料緒論
引用書目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php?id=10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