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精神科醫師養成筆記:哈佛醫學院精神科的見聞、教導與領會

東坡解:Committed: Dispatches from a Psychiatrist in Training

型號/ISBN:9786267244319

品牌/出版社:行路出版

製造商/作者:亞當.史登Adam Stern

上市日/出版日:2023-10-13

規格:平裝/14.8x21x2.4cm/368頁

數  量:

定價:$470元

特惠價:$338 元

VIP價:$329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史登醫師之所以選擇精神科,是為了幫助那些深受精神疾病困擾的人「找到並成為最好的自己」;他的目標是精進自身技能,「在人們停滯不前時推他們一把;當人們墜落時,及時接住他們。」然而在他成為嫻熟穩重的醫生之前,他面對的不只是病人的身心難題,還有自己的種種疑慮與困擾……
***
教授吹捧說,獲選加入這個住院醫師培訓計畫的人,就像中了樂透彩,還暱稱這群後輩為「黃金資優班」。史登的新同學,都是畢業於長春藤名校或其他頂尖大學的高材生,而在獲選加入全美最頂尖醫學中心的住院醫師培訓計畫之前,史登只是一間州立醫學院的畢業生,因此起初他對自己的能力充滿懷疑,甚至猜想是媒合系統出了錯,才將他分發到這裡。但不久之後他發現,自己並非唯一缺乏安全感的受訓醫生——他那些來自名校的同學都有同樣的困擾。
在這本回憶錄中,史登記錄下和其他同學在成為精神科醫師的訓練期間,學習到的強烈衝擊個人情緒的種種經驗,並深入理解人的境況與情感連結的價值。書中聚焦於參加培訓的住院醫生,包括他們成長為專任醫生的歷程、在四年的住院醫師培訓期間遭遇的各種人生選擇;此外亦記錄了醫生與眾多病患的互動情形,以及病人的處境與轉變等,精神科的真實見聞。
幸運的是,史登最終堅持下來並順利完成訓練,而且發現自己已懂得如何指導那些希望成為精神科醫生的資淺住院醫生。作者與他的精神科同僚,在探索如何幫助病患尋求更美好人生的同時,既領悟了失敗的意義與成功的珍貴,也學習了人生中關於愛與失去的課題,內心變得更為圓滿。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第一年
◎第一章 歡迎來到長木醫學園區
我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的上州醫科大學,這間位在雪城的學校很不錯,但是和我一起加入哈佛醫學院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課程的其他同學,多半來自耶魯、杜克或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四年前,這些醫學院甚至沒有提供我面試機會。

◎第二章 黃金資優班
「別懷疑,你們就是我們想要的人才,否則我們不會把你們納入媒合名單。……你們是歷年訓練課程成績評等最高的一屆,非常歡迎你們來這裡受訓。」訓練課程總監蕾丁醫生說道。雖然蕾丁醫生這麼說,但是在米蘭達竊竊私語地告訴我,這一屆被稱為「黃金資優班」後,更讓我覺得自己是冒牌貨。

◎第三章 事情總會過去,你一定會沒事的
我竟然第一次大聲自我介紹是「史登醫生」,連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成為真正的醫生,讓我的腎上腺素飆升。當天我一直有強烈的「冒名頂替症候群」感受,所有醫生在生涯初期都有過相同經驗,但是我對自己採取的每個行動感到驕傲、充滿熱忱,這些情緒遠超過冒名頂替症候群。

◎第四章 第一次領薪派對

◎第五章 神祕的日間醫療團隊

◎第六章 躁症 Mania 46

◎第七章 燈泡必須想要被換掉
「你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不會覺得很氣嗎?」
「無能為力?連續七個星期,我們提供她治療、藥物和適當的治療環境。這七個星期我們供餐給她,但是她拒絕。燈泡必須想要被換掉,亞當。」「啊?」「更換一顆燈泡,需要多少精神科醫師?」「多少?」「只需要一個。但是燈泡自己必須想要被換掉,這就需要很長時間。」

◎第八章 這些很糟,但我想如果你不這麼做會更糟

◎第九章 固定夜班

◎第十章 受控的混亂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看著窗外的景色,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能過著跟這些人一樣的生活。……你希望自己能控制哪些事情?」珍問道。「真是個好問題,」我回答,「我希望自己每次都能知道怎麼幫助病人。有時候我知道,但通常我不知道。」

◎第十一章 失眠與電擊
黛博拉表情冷淡地盯著磁磚地板。上一次躁症發作時,她整個人被暴躁的情緒吞噬,如今這一切已成回憶,一旦這股情緒能量被抽離,就只剩下巨大空虛。人們常誤以為憂鬱是某種深沉的悲痛情緒,但更多時候病人形容他們完全失去了感覺,這點讓他們無法忍受。

◎第十二章 日常醫學
我們每個人即便是在狀況最好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各種焦慮症和神經官能症等症狀,所以我開始明白,當某個人因為某種內科問題住院,這些症狀就會被放大。有些病人被送進內科部,但事實上他們應該送去精神醫學部,因為他們的身體症狀實際上是心理困擾造成的。

◎第十三章 史登和兒子們

◎第十四章 值得舔舐的一張臉

◎第十五章 在南方邊境用舌頭將櫻桃梗打結

▎第二部 第二年
◎第十六章 就跟第一年一樣,只是會更多
蕾貝卡已是第三年住院醫師,她和我聊到了關於第二年住院醫師的內幕消息。「就跟第一年一樣,只是……每件事情都會變得更多……你終於覺得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到了今年年底,你就會覺得沒有任何事情能影響你的情緒。之後你一定會接到第一個需要長期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一旦你開始接觸這些病人,就會覺得很有趣。」

◎第十七章 難以接受的離別

◎第十八章 瞌睡蟲只能當魯蛇

◎第十九章 告訴我你為什麼來找我看診
我改變做法,問病人一個問題,像是「告訴我你為什麼來找我看診」之類。如果我用這種方式開場,然後花點時間聽病人怎麼說,往往能得到許多重要的臨床資訊。醫學院學生多半習慣用填空法了解病人的病史,但是我採取的方法反而最有效率,能讓我清楚知道病人真正在意哪些事情,這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相當重要的關鍵。

◎第二十章 無法抗拒送中餐的吸引力

◎第二十一章 只是需要一些空氣
剛開始參加訓練課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像一群小孩在玩裝扮遊戲,等到我們結業時,我們會被告知,我們已經是真正的精神科醫師。我們互相照顧對方和對方的病人,也更了解彼此。隨著時間累積,彼此更產生了革命情感,同學變成了好友,各自看著對方努力提升各種能力,朝著自己的生涯目標邁進。

◎第二十二章 對雞肉反應過度的反社會人格

◎第二十三章 就像是免費治療
當時我開始理解,或許是生平第一次理解,職業婦女每天得面對那麼多危險處境,反觀身為年輕男性的我,完全不會有這種困擾。我一點也不羨慕艾琳,她極度渴望征服學術世界,當上哈佛某個部門的主管,因此必須和一群她無法百分之百信任的男性資深主管維持關係。但這一切都源自於她內在永遠無法滿足的需求:獲得外界認可。

◎第二十四章 音樂階梯的喜悅和哀傷
「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具體想像病人的生活情況,但是總有辦法去理解他們的經驗。你有過這種感覺嗎,害怕自己有可能失去某個重要事物?」
「差不多每一天都有這種感覺,」我回答。
「一旦你接受或許你沒有能力只靠自己一個人拯救他的婚姻,你才能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引導他度過難關。」

◎第二十五章 病患死亡
「你感覺如何,珍?」「我覺得好累。」「他們會停用奧氮平,接下來幾小時你應該會覺得比較有精神。」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只是厭倦了這一切。」「我理解你的感受。」
她看著深入喉嚨的鼻胃管。「法院下令的。」她說。我點頭。「我輸了。」我開口說道,但是聲音顫抖,我的喉嚨有些難受,不自主地開始流淚。

◎第二十六章 有窗戶的辦公室

◎第二十七章 朋友不會一起過夜

▎第三部 第三年與第四年
◎第二十八章 別急著行動,只管坐著 
訓練課程正式邁入第三年,這時的我開始覺得有歸屬感。參加這項訓練課程的住院醫師會代代相傳「不要自己一個人擔心」的口號,到了第三年,我開始覺得這個建議真的很實用。成為第三年住院醫師之後,我手上有一堆門診病例,如果不是遇到準備好聽我解釋、願意傾囊相授的知名精神科醫師,我恐怕沒辦法治療那些複雜難解的病例。

◎第二十九章 活在當下
「我很高興我沒有自殺。那樣是不對的。」「我也很高興,」我說。
剛開始擔任住院醫師的時候,每當我聽到這麼直接、坦白的回答,通常會覺得尷尬不已。以前我認為,真正的精神科醫師應該說出更有智慧的話。但是後來我學到,簡短、誠實的回答或許有些赤裸,但是對病人比較好,不需要煩惱該如何說出那些我認為出身哈佛的醫生應該說的話。

◎第三十章 加州夢魘 

◎第三十一章 不是我的選擇 

◎第三十二章 同一套媒合演算法 

◎第三十三章 我有肌肉 
在評估治療結果時,接受治療的那個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精神科醫師是否有能力和那個人建立連結、以及生物介入手法能否產生效用,這兩者同樣重要,都會影響治療結果的好壞。到了第四年,我開始有能力掌控治療的技術層面,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和病人建立連結。另外我還發現:我很喜歡為年輕住院醫師和醫學院學生上課。

◎第三十四章 再次感覺自己是冒牌貨 
「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所以就跑來這間辦公室看醫生,治療自己的病。」「真的?」我訝異地問。她點頭,接著說道:「然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在候診室不斷遇到其他同學,一個接著一個,到後來我們開始明白,我們每個人只是想要努力撐過去,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我相信你們黃金資優班的其他同學,有時候也和你一樣茫然。」

◎第三十五章 改變就在這裡發生 

◎悼念 
◎致謝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php?id=15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