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臨在與不死

東坡解:Présence et Immortalité

型號/ISBN:9789863572107

品牌/出版社:心靈工坊

製造商/作者:馬賽爾

上市日/出版日:2021-09-17

規格:單色/平裝/25開cm/344頁
注音:否
適讀年齡:一般大眾

數  量:

定價:$630元

特惠價:$473 元

VIP價:$460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華語思想界影響至深的經典《是與有》之後,存在哲學大師馬賽爾另一部重要作品終於在睽違多年後推出譯本。
★「馬賽爾研究第一人」陸達誠教授集畢生研究之力,歷時數年精心迻譯。
★台灣對存在主義思潮的認知一直有所偏重,對此思想運動的另一面向因種種條件不具足,一直很陌生;此書的出版可彌補長期以來的資訊欠缺,還原存在哲學完整的面貌。

「我所愛的人們,不只在我身上反映出來,他們還住在我內,他們成為我的一部分。」
「愛一個人,就是向他說:你啊,你不會死。」
――馬賽爾

《臨在與不死》是馬賽爾的第三本《形上日記》,記錄馬賽爾對人類處境的哲思。馬賽爾原是觀念論哲學家,在兩次大戰的世紀悲劇中,切身遭逢真實而未被抽象的他人之痛苦,從此揚棄了「我」,而走向「我們」的哲學,從知識論過度到存有論。戰時經驗把馬賽爾的主體拓開,進而發展到主體際性的存有哲學,再從主體際性看「親人不死」的事實――存有必會戰勝一切困厄而繼續存留下去,使我們在絕望中仍抱持「不死的希望」。

馬賽爾以為,死亡之真正問題不在死亡本身,而在「親人之死」。死亡不能和「愛的奧祕」分開。我們與所關愛的人有密切的關係,每一個人都是他所愛之人的集合體。每一個「我」本質上是「我們」,因為「我與你」是內在於主體、實存於主體最深處的關係。是以,馬賽爾肯定親人不死,「我與你」之臨在關係恆久綿延,這是愛與忠信克服死亡的保證;會死的只是「他」或「它」,而「你」是不死的,因為臨在是永恆的。

馬賽爾是一位「新蘇格拉底主義」者,持續求索尚未發現或釐清的現象及概念。《臨在與不死》呈現了馬賽爾反覆構築、耕耘思想的歷程,也邀請讀者踏上對「臨在」與「不死」問題持續追索的心靈旅程。

「馬賽爾的《形上日記》顯出了真正的現象學特色,盡力使這些現象明朗化,並具有對永恆的哲學問題找到新角度和新進路的能力。」
――施皮格爾貝格(Herbert Spiegelberg,《現象學運動》作者)

「出於氣質,馬賽爾更像是一位異端者,而不像一個追查的法官。如果有一天,『真理』向他顯露出與這條或那條信理公式不相容的話,他毫無疑問會選擇『真理』。他的思想毋寧是要超越自己,轉向遠比『自我』更深邃的『他者』和『我們』。」
――蕭沆(Emile Cioran,羅馬尼亞旅法哲人,20 世紀懷疑論、虛無主義重要思想家。)

「馬賽爾被譽為早期存在主義大師,他以文論、戲劇探索存有的奧祕,今天讀來仿若後現代的先驅。這本以日記形式寫作的《臨在與不死》越過現代性思維的局限,尋索不死在當下臨現的蹤跡,行文之間存有之光隨處乍現,令人屏息。陸神父的譯筆雋永流暢,盡現其畢生專研馬賽爾的功力。」
――劉千美(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

崔國瑜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曾慶豹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鄧元尉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劉千美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
關永中 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龔卓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推薦序一】在永恆的臨在中,你永遠不死 關永中
【推薦序二】祈遇馬賽爾 鄧元尉
譯者序
《臨在與不死》序 蕭沆
前言(1959)
我的基本進言(1937)
形上日記(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臨在與不死(1951)
《無底洞》(未完成劇本,1919 年三月) 陸達誠、徐嘉俊 譯
【附錄】《無底洞》劇本導讀 林靜宜
人名索引
延伸閱讀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php?id=3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