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

型號/ISBN:9789860604733

品牌/出版社:奇異果文創

製造商/作者:殷寶寧

上市日/出版日:2021-04-30

規格:平裝/14.8*21cm/325頁

數  量:

定價:$400元

特惠價:$308 元

VIP價:$300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我們的城市可以是什麼樣子?
每一次行動和論述對「我城」的描繪,都是對居住之地的深情回應。

談論臺灣文創與城市經營,為什麼繞不開大稻埕?
1980年代,「我愛迪化街」運動保留了在地的歷史建物,也為日後的文創聚落奠定下空間基礎。
而綜觀大稻埕歷史,更有著女學生、撿茶女工、老闆娘、女給、藝旦、看護婦、產婆……眾多女性行過街市、追求自主生活的身影。
時至今日,在地居民、文創工作者與政策協商下,共同描繪大稻埕的生活樣貌。

——當我們談論大稻埕,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臺藝大藝政所教授殷寶寧老師,從都市文化治理角度出發,走過形塑了在地認同的「我愛迪化街」運動,注視大稻埕歷史上女性現身之處,論析文創聚落的政策與論述生產,並重新檢視博物館與在地的互動關係。
我們的城市可以是什麼樣子?每一次行動和論述對「我城」的描繪,都是對居住之地的深情回應。
從最貼近記憶與生活的地方開始,再走一次大稻埕。


★本書特色:

從女性生命經驗及在地人的視角出發,書寫大稻埕的故事
兼具學理與政策實務執行的觀察角度,適合關注文化治理的你
不只是感性書寫,也不只是學術論述,以人為本,關照在地
目錄:
‧推薦序

‧序

‧第一章 重新敘說我城故事
一.我是大稻埕人?
二.「我愛迪化街」
三.故鄉沒有年貨大街—— 都市文化治理的臺北認同
四.專家系統與地方認同
五.文化治理迷途?「都市再生前進基地」與「大稻埕博物館」
六.我城故事,打算怎麼寫?你也是大稻埕人?


一.迪化街的歷史時空
二.「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的時空場景
(一) 在地商家與居民感受的視角
(二) 重要催生者:丘如華女士與樂山基金會
(三) 公部門技術官僚專業價值的支撐
三.媒體傳播的能量
四.從都市計畫到文化資產保存路徑上的披荊斬棘


一.臺灣女性的在地歷史與空間現身
(一) 臺灣女性的歷史面貌?
(二) 從空間變遷切入歷史想像
二.女性主義地理學觀點:資本主義空間與性別位置的翻轉
三.走出家庭的女性:女子首學與宣教事業
四.大稻埕女子公學校
五.掙脫身體與禮教的束縛?黃玉階的至善堂與解放纏足運動


一.港町與千秋街的茶葉世代:騎樓下的揀茶女工
二.穿梭家與店的大稻埕老闆娘
三.性別化職業的積極主體:從「藝旦」到女中
四.看護婦與產婆
五.從女性主義城市到反公共領域?


一.大稻埕文創好生意?
二.大稻埕無形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美學化
三.「文化創意產業」定義的在地闡述
(一) 臺灣文創政策的殊異性
(二) 文創產業與在地文化的關聯
四.文化創意聚落與美食地景
(一) 大稻埕=「年貨大街」?
(二) 「文化引導都市再生」:大稻埕美食地景
五.牽動與互動:文創產業與在地產業的關聯
(一) 這不是我的「年貨大街」!在地商店街與市集的衝突
(二) 不只是商店,這裡是我的家
(三) 導覽與故事訴說—從藥材到藥膳體驗經濟的創新實踐
六.從美食地景到創意產業:大稻埕的美學化消費


一.從老街上誕生的博物館開始提問
二.老屋、老街與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與迪化二○七博物館
(一) 為何選擇落腳於此?
(二) 老屋再生與博物館服務
(三) 街區老屋與博物館展示
三.博物館與在地文化保存
四.街區博物館:走出國族主義


一.想要說什麼呢?
二.為你留下記憶/ URS
(一) 你們的城市記憶
(二) 已經過去卻想留下的故事
三.URS vs. 大稻埕
(一) 大稻埕的空間優勢
(二) 文化是好生意?商業即是文化?
(三) 社區守護導向的都市保育觀點
(四) 批發零售業?文化觀光還是創意產業?
四.我城,是嗎。
‧附錄
‧參考文獻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php?id=4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