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告訴我,你為什麼殺人:失控、隨機或預謀?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眼中暴力犯罪者的內心世界

東坡解:Jeder kann zum Mörder werden: Wahre Fälle einer forensischen Psychiaterin

型號/ISBN:9786263152083

品牌/出版社:臉譜

製造商/作者:娜拉.塞美 (Nahlah Saimeh)

上市日/出版日:2022-11-01

規格:平裝/14.8x21cm/304頁

數  量:

定價:$360元

特惠價:$270 元

VIP價:$252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平凡一如你我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殺人凶手?
震驚社會的血腥犯罪,究竟出於隨機的惡意、冷血的預謀或失控的衝動?

毒死久病妻子的深情丈夫、扼殺新生兒的未婚媽媽、陷入妄想幻覺的弒母暴徒……
司法精神鑑定醫師執業生涯中最真實的九則案例回顧,
探測罪犯與凡人、瘋狂與理智、異常與健全之間,最幽微模糊的距離

「作者以淺顯的文字、敘事的方式報告個案,然後用被鑑定人與自己的對話,逐漸展露個案的樣貌。每一篇都像一份白話文的鑑定報告書。作為讀者,會感受到一位專業鑑定者的細膩與自我要求;身為精神鑑定醫師,則是時時與作者的想法產生共鳴,更是不斷地對於其專業堅持,備感折服。」──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 楊添圍醫師 專文導讀
法操司想傳媒─推薦


「不,不,不!這不可能發生,不可以發生,沒有發生。如果有什麼討厭的事,我最會的就是置之不理,然後那件事對我來說就真的不存在了。」
──坦妮雅‧葛羅特鮑姆,二十歲,實習售貨員,兩度殺死自己剛生下的嬰兒藏在家中櫥櫃裡。

「妳懂嗎?我突然就懂了!我明白了那件事其實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我媽和我爸那幾年都在設法對我下毒。他們必須接受懲罰。」
──哈尤‧許尼特格,二十四歲,大學生,砍殺母親二十六刀致死,被逮捕時正準備刺死父親。

犯下兇殘罪行之人,究竟是因精神疾病身不由己,或是清醒理智地執行犯罪計畫?
探討犯罪者的心理狀態與成長環境,是幫助我們更了解邪惡的成因,或是導致「你我都推了一把」的卸責?

本書作者娜拉‧塞美是德國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為了協助法庭判斷犯罪行為人的責任能力,她與殺人搶匪、強暴犯、恐怖情人……等形形色色的犯罪者對談,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探觸他們的生活史與作案動機,並以冷靜專業的態度,帶領讀者瞭解她經手過的案例,思索那些原本平凡普通、甚至親和討喜的男女老少,是在什麼樣的情境與心態下,採取血腥殘酷的暴力手段,一夕間毀滅掉自己與別人的人生?


相信「受害者也有責任」的旁觀者,思考模式其實跟暴力罪犯如出一轍?
所謂「正常人」與「犯罪者」之間,有多少令人不安的共同點?

推理小說、犯罪影集等娛樂作品時常渲染變態殺手的喪心病狂與邪惡殘虐,報章媒體也喜歡將謀殺犯描繪成「變態」、「禽獸」或是「怪物」,但是在作者敘述的案例中,許多惡行重大的暴力罪犯的性格、舉止、成長背景、生活方式和一般人其實並無二致。這些人外表尋常,一如你我,為何他們會是犯下駭人罪案的凶手?是什麼樣的原因驅使這些人走上末路?我們又要如何與如此捉摸不定的人性暗面共存?
目錄:
導讀──精神鑑定的他山之石

前言

黑暗的幻想──忠實可靠的丈夫突然殺死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妻子,是照護壓力逼這對曾經恩愛幸福的夫妻走向絕路?

名錶愛好者──為了蒐集名錶,殺害行將就木的老人奪取財物,對自戀型人格者來說,也是很合理的?

保密至死──即將分娩的未婚媽媽為什麼持續否認懷孕的事實,不惜殺嬰也要假裝胎兒不曾存在?

在死後合為一體──僅僅一句話,就讓固執專一的中年男子成為以殺人和自殺挽回分居妻子的絕望凶手?

假如她死了,我會好過一點──為什麼離婚、保護令和親友支持系統都阻止不了恐怖情人實現終極的佔有慾?

他反正已經死了──入室行竊的流浪漢「隨手」勒殺了恰好在家的老人,是成長環境或是腦部神經結構讓他感受不到絲毫悔意?

我不知道我還想不想出去──他知道他毀了那三個女人的人生,而仍堅信自己對於衝動束手無策,他還值得享有回歸社會的機會嗎?

強暴程式──獨居女子堅稱死在她刀下的鄰居曾透過電腦程式對她進行性侵害,如此荒誕的殺人動機會在法庭上引發什麼風波?

懲罰是必要的──優秀的大學生性情丕變、殘忍地謀殺了親生母親,為什麼即使有求診於精神科的紀錄,仍不能防患這樁人倫悲劇於未然?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0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