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全新修訂版)

型號/ISBN:9789570863468

品牌/出版社:聯經出版

製造商/作者:郭岱君主編、加藤陽子、肖如平、岩谷將、周珞、洪小夏、原剛、深町英夫、張世瑛、張玉萍、傅應川、蘇聖雄

上市日/出版日:2022-12-01

規格:軟精裝/17x23x4cm/512頁

數  量:

定價:$680元

特惠價:$510 元

VIP價:$476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我們從未理解的關鍵歷史
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集合多國現代史學者,重新檢視影響深遠的中日戰爭!
重探一個民族的命運,看近百年世界走向。

「中國、日本、美國,以及所有參與這場戰爭的政府和人民,在慘重的損傷中得到了什麼經驗與教訓?我們如何避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場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80多年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待解答。」──〈寫在前面.不容青史盡成灰〉╱郭岱君

是顛覆、還原,還是重新評價歷史?
在烽火中看民族國家的建構,思索人與戰爭的關係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合作的跨國研究項目,廣召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角度,探討近代史轉捩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深遠的中日戰爭。

▍青史並未成灰:新史料、新觀點,重探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集合多地學者,力圖融合跨國視角、檔案,顛覆單薄、偏狹的既有研究與史觀,客觀公正地探討歷史的真形貌,回答關鍵但始終撲朔迷離的問題。包括:日本何以侵華、為何落敗?貧窮落後的中國為何能獲得最終勝利?南京大屠殺不為人知的真相;蔣介石對侵略者「以德報怨」的原因;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為何贏了戰爭卻輸了政權?以及若無「兩顆原子彈」,這場戰爭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第一卷論述1931至1938年,中日戰爭開始到武漢會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淞滬戰役的過程與真相;抗戰大戰略如何形成;國民政府如何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並深究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大戰的重大意義,並指出中日戰爭帶來的並非分裂,而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建構民族國家的重要階段。

▍未境的追求:不只重探歷史,更要映照未來
  何以今時今日的我們,必須重探抗戰史?究其本質,影響深遠的歷史轉折,都由來於身涉其中的「人」。釐清、重構、重新審視歷史、思索人類長時段積累的結果,不只是史家不分國界、無論時代,以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與追求,更是思索、構築未來時的重要參照。
目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寫在前面/郭岱君

第一編 中日戰爭的起源
第一章 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加藤陽子
一、日本歷史的朝鮮觀與中國觀
二、日本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軍政關係
三、日本的主權線與利益線論
四、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
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國防新政策
第二章 日本走向九一八/加藤陽子
一、九一八事變的萌芽與日本的雙重外交
二、五三濟南慘案
三、日本的滿蒙領土論
四、九一八事變
第三章 國民政府隱忍備戰/傅應川、張玉萍
一、不抵抗的命令是怎麼回事?
二、九一八後國民政府高層的反應
三、日本退出國聯與熱河戰役
四、長城抗戰與《塘沽協定》
五、重探《何梅協定》
六、國民政府戰前的準備

第二編 大戰略形成
第四章 一二八淞滬抗戰/肖如平、洪小夏
一、中國反日運動、日軍上海挑釁
二、蔣介石運籌帷幄
三、一二八淞滬之戰
四、日本四度增兵、三易統帥
五、國際調停
六、觀察與檢討
第五章 抗戰大戰略的形成/傅應川、郭岱君
一、對日苦無良策
二、持久戰、消耗戰、戰而不屈
三、四川回歸、積極備戰
四、德國軍事顧問
五、確立持久抗戰大戰略
六、持久戰成功的關鍵因素
第六章 綏遠抗戰與西安事變/肖如平、郭岱君
一、中共統戰:西北大聯盟與逼蔣抗日
二、蔣介石大意致禍
三、綏遠抗戰
四、西安事變
五、事變後各界反應
六、宋子文千里救援

第三編 大戰初起
第七章 重探七七盧溝橋事變/岩谷將、郭岱君
一、七七事變是偶發的意外
二、從七七到八一三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三、廬山談話亮出抗日底線
四、七七為何不能和平解決?
地圖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形勢圖
第八章 重探八一三淞滬會戰/傅應川、岩谷將、洪小夏
一、蔣介石另闢淞滬戰場
二、轟轟烈烈的淞滬大戰
三、國軍大撤退成為大潰敗
四、八一三淞滬大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抗戰初期全盤局勢圖
地圖 八一三淞滬大戰形勢圖
第九章 重探南京保衛戰/洪小夏、傅應川、原剛
一、南京能不能守?該不該守?
二、部署南京保衛戰
三、從淞滬到南京
四、血戰南京
五、南京撤退方寸大亂
六、南京大屠殺
七、南京保衛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南京保衛戰形勢圖

第四編 走向持久戰
第十章 重探徐州會戰/傅應川、洪小夏
一、中日軍力整補
二、徐州大戰
三、滕縣與臨沂保衛戰
四、孫連仲血戰台兒莊
五、蘭封會戰
六、徐州會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華北形勢圖(1937-1938)
地圖 徐州會戰形勢圖
第十一章 重探武漢會戰/傅應川、洪小夏
一、中日雙方對武漢會戰的部署
二、武漢會戰的經過
三、武漢會戰觀察與檢討
地圖 武漢會戰形勢圖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0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