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的認證
社會上有許多專業資格,都必須經過考試取得認證。
出家的比丘資格取得,同樣必須經過落髮、皈依、受戒、
破結使、羯磨等程序獲得認證。其嚴格的程度比世俗的任
何專業要難上好多倍。因此,出家比丘名為大丈夫。
佛教有七眾弟子,分別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和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每種身份的獲得,都取決於所受的不同戒律。在道宣律師撰寫的南山三大部中,還有一部《羯磨疏》(亦名《業疏》),其中的《諸戒受法篇》,便詳細介紹了各種戒的受法,包括在家的三皈、五戒、八戒,出家的十戒、具足戒。
《受戒緣集篇》主要講述比丘戒的受法。其中,"受"是能領之心,"戒"是所納之法,"緣"為相關條件,"集"指眾緣和合,說明受戒須具備種種因緣方能成就,也就是以下將要說到的能受有五、所對有六等。缺乏任何一項條件,都會影響得戒,影響比丘身份的獲得。
佛陀在世時,比丘戒大體有五種受法。
一、 善來比丘。對前來依止佛陀的求道者,佛陀只須說一句"善來比丘!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盡苦源",對方即可出家受具。這是佛陀直接為之認證,無須繁複手續,便在佛力加持下"鬚髮自落,法衣著身,瓶缽在手,威儀具足"。關於"鬚髮自落",也有兩種不同觀點。一是理解為在佛陀法力加持下鬚髮當即掉落,顯現僧相;一是理解為在佛陀認證後自己剃去鬚髮,披上袈裟。
二、 三語,即宣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由三皈得受比丘戒。即使佛 陀在世時,也不是所有發心出家者都有因緣直接到佛陀身邊受戒。《毗尼母經》記載,當時有些比丘前往各地弘化,人們聽聞佛法後,從四面八方前去拜見佛陀。但因路途遙遠,其中一部分半路就退失信心,返回家鄉。因此,佛陀便為發心出家者提供了"三語受戒"的方式,並對比丘們說:"汝等各各還去,彼方若有求出家者,當為剃除鬚髮,教著法服,與三語受戒:'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來應正覺是我師。'此即三語受戒法也。"發心受戒者只須宣說三皈,即可獲得戒體。
三、 破結使。結使,為煩惱異名,煩惱纏縛眾生使其不得出離,為結;驅役並擾亂眾生,為使。有些人慧根深厚,希求解脫之心也極為迫切,當他對佛法生起猛利信心時,慧根同時顯發,結使當下破除,由此獲得戒體。
四、 八敬,這是特別為女眾制定的。佛陀成道後,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率眾多釋迦族貴婦請求出家。當時印度尚無女眾出家的先例,故佛陀始終未予應
目錄:
自序
編者的話
第一章 具緣成受
第一節 能受有五
第二節 所對有六
第三節 發心乞戒
第四節 心境相應
第五節 事成究竟
第二章 正加受法
第一節 緣起方便
一、受者得法
二、請師法
三、教發戒緣
四、安置處所
、單白差威儀師
六、出眾問緣
七、單白入眾
八、正式乞戒
九、戒師白和
十、對僧問難
第二節 明受體用
一、受體
二、記時
三、宣說戒相
四、受持衣缽坐具
第三節 附說
一、授六念法
二、捨戒法
附錄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受戒緣集篇
第一章 具緣成受
第一節 能受有五
第二節 所對有六
第三節 發心乞戒
第四節 心境相應
第五節 事成究竟
第二章 正加受法
第一節 緣起方便
一、受者得法
二、請師法
三、教發戒緣
四、安置處所
五、單白差威儀師
六、出眾問緣
七、單白入眾
八、正式乞戒
九、戒師白和
十、對僧問難
第二節 明受體用
一、受體
二、記時
三、宣說戒相
四、受持衣缽坐具
第三節 附說
一、授六念法
二、捨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