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啟華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
畢可思 布里斯托大學副校長、歷史系教授
濱下武志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專文導讀
川島真 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張 寧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陳永發 中央研究院院士、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員╱專業推薦
最具權力的外國人X基層的華籍關員X大到快要倒的政府
在中國抵禦列強時,一個外籍人士掌理的政府單位,負責打理貿易稅收、國際化展覽,甚至外交事務……
外包給洋人治理的海關如何成為華洋之間的橋梁,跳脫大人物權力制衡、書寫小人物的工作地位
本書以時序性敘述筆法,說明間接代理制用於中國海關,以及晚清以來中國政府企圖解決中央政府、總稅務司署及華籍關員之間的海關問題。在一個由外籍人士掌管的政府單位中,透過稅收養活晚清以來凋敝的經濟,如何透過外國人所主導的中國海關改造,達成增進收入及產業革新的效果。最後一任外籍官員如何帶領職員與總稅務司署從中國撤退至臺灣,海關又有哪些改變與不同。
★第一手史料、原創性解讀、多元檔案對照
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海關總署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等檔案,搭配查訪的私人日記、回憶錄等。
★獨特的三重視角書寫中國海關變遷
從第一任總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到最後一任外籍總稅務司李度來台灣退休後,與所有在地的海關關員們的互動與中外交涉,都是一個獨特且具影響力的存在。從中國政府、華洋籍關員的視角考察,本書更細微的從稅務學堂、稅務專門學校畢業的華籍關員角度出發,指出中國與西方帝國主義如何重新建構國家的歷程。
▐ 以全球史性質的角度解讀帝國主義
華、洋籍關員在政府單位裡的互動,無論是外部的力量影響山國,還是透過改造中國海關,達到符合帝國(列強)及在地(中國)利益的結果。以更加公允、嚴謹的角度「重新認識中國與世界」。
畢可思 布里斯托大學副校長、歷史系教授
濱下武志 廣州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專文導讀
川島真 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張 寧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檔案館主任
陳永發 中央研究院院士、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員╱專業推薦
最具權力的外國人X基層的華籍關員X大到快要倒的政府
在中國抵禦列強時,一個外籍人士掌理的政府單位,負責打理貿易稅收、國際化展覽,甚至外交事務……
外包給洋人治理的海關如何成為華洋之間的橋梁,跳脫大人物權力制衡、書寫小人物的工作地位
本書以時序性敘述筆法,說明間接代理制用於中國海關,以及晚清以來中國政府企圖解決中央政府、總稅務司署及華籍關員之間的海關問題。在一個由外籍人士掌管的政府單位中,透過稅收養活晚清以來凋敝的經濟,如何透過外國人所主導的中國海關改造,達成增進收入及產業革新的效果。最後一任外籍官員如何帶領職員與總稅務司署從中國撤退至臺灣,海關又有哪些改變與不同。
★第一手史料、原創性解讀、多元檔案對照
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海關總署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等檔案,搭配查訪的私人日記、回憶錄等。
★獨特的三重視角書寫中國海關變遷
從第一任總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到最後一任外籍總稅務司李度來台灣退休後,與所有在地的海關關員們的互動與中外交涉,都是一個獨特且具影響力的存在。從中國政府、華洋籍關員的視角考察,本書更細微的從稅務學堂、稅務專門學校畢業的華籍關員角度出發,指出中國與西方帝國主義如何重新建構國家的歷程。
▐ 以全球史性質的角度解讀帝國主義
華、洋籍關員在政府單位裡的互動,無論是外部的力量影響山國,還是透過改造中國海關,達到符合帝國(列強)及在地(中國)利益的結果。以更加公允、嚴謹的角度「重新認識中國與世界」。
目錄:
開啟中國海關史的領域 濱下武志
中國海關研究的催化劑 畢可思
嶄新視角的海關史 唐啟華
譯者前言
作者前言
緒論
中國海關史的研究回顧
中國海關史的理論回顧
本書章節
第一篇 中央政府的衰落和中國海關的崛起(一八六○─一九二七)
第一章 晚清的三次改革(一八六○─一九一一)
第二章 太上財政總長(一九一二─二七)
(一)北洋軍閥和北京政局
(二)廣州革命黨和反帝國運動
第三章 華籍關員和稅專(一九○八─二九)
第二篇 互惠互利(一九二七─一九三七)
第四章 鼎革與政變(一九二七─九)
第五章 再建互信(一九二九─三七)
(一)與國民黨和解
(二)內憂外患
(三)華洋平等
第六章 唯一招募基地(一九二九─三七)
第三篇 戰爭和撤退(一九三七─一九四九)
第七章 抗戰中的總稅務司署(一九三七─四五)
(一)海關內的英日同盟
(二)在日占區的團結與合作
(三)在重慶的掙扎與倖存
第八章 國共內戰中的中國海關(一九四五─九)
(一)與國民政府撤退
(二)美籍總稅務司最後的日子
第九章 向培訓機構轉變(一九三七─四九)
第四篇 在兩岸的沿續與衰退
第十章 中國大陸的海關總署
(一)人民海關的新任務
(二)政治運動中的重組
第十一章 臺灣海關的重建
(一)臺北總稅務司署的重建
(二)關務署和總稅務司署的合併
第十二章 稅務專門學校的遺緒
(一)上海海關學校
(二)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結論
致謝
參考書目
開啟中國海關史的領域 濱下武志
中國海關研究的催化劑 畢可思
嶄新視角的海關史 唐啟華
譯者前言
作者前言
緒論
中國海關史的研究回顧
中國海關史的理論回顧
本書章節
第一篇 中央政府的衰落和中國海關的崛起(一八六○─一九二七)
第一章 晚清的三次改革(一八六○─一九一一)
第二章 太上財政總長(一九一二─二七)
(一)北洋軍閥和北京政局
(二)廣州革命黨和反帝國運動
第三章 華籍關員和稅專(一九○八─二九)
第二篇 互惠互利(一九二七─一九三七)
第四章 鼎革與政變(一九二七─九)
第五章 再建互信(一九二九─三七)
(一)與國民黨和解
(二)內憂外患
(三)華洋平等
第六章 唯一招募基地(一九二九─三七)
第三篇 戰爭和撤退(一九三七─一九四九)
第七章 抗戰中的總稅務司署(一九三七─四五)
(一)海關內的英日同盟
(二)在日占區的團結與合作
(三)在重慶的掙扎與倖存
第八章 國共內戰中的中國海關(一九四五─九)
(一)與國民政府撤退
(二)美籍總稅務司最後的日子
第九章 向培訓機構轉變(一九三七─四九)
第四篇 在兩岸的沿續與衰退
第十章 中國大陸的海關總署
(一)人民海關的新任務
(二)政治運動中的重組
第十一章 臺灣海關的重建
(一)臺北總稅務司署的重建
(二)關務署和總稅務司署的合併
第十二章 稅務專門學校的遺緒
(一)上海海關學校
(二)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結論
致謝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