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戒律與僧伽生活(11)

型號/ISBN:9789574473991

品牌/出版社:大千出版社

製造商/作者:釋濟群

上市日/出版日:2023-06-22

規格:平裝/15*21cm/416頁

數  量:

定價:$540元

特惠價:$421 元

VIP價:$405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出家修道解脫與出家光頭俗漢

這次和大家探討的,是關於「出家與解脫」的問題。在座的多數都已出家,那麼,這樣一種生活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想,多數人出家時,也是為了解脫,為了證道,為了實現人生的究竟意義。但從教界目前的情況來看,出家後還能繼續保有這份初心的並不多。更多的人,僅僅是將出家當做一種生活方式,逐漸淡忘了解脫的目標。換言之,只是過著一種獨身、素食、僧裝的生活,只是在形態上與世人有所區別。除此而外,每天依然忙於一些現實需要,比如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更有甚者,也會熱衷於爭名奪利,熱衷於結黨營私。

  這樣的出家,不過是出一家而入一家,不過是貌似出家的光頭俗漢。身為出家人,我們必須瞭解這一身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知道出家究竟是為了什麼,究竟該做些什麼。惟其如此,才能賦予這一身份應有的內涵。





編者的話

濟群法師早年親近過弘公弟子圓拙老法師。一九八四年自中國佛學院畢業後,得圓老關心,法師與數位同道在莆田廣化寺小南山潛心學律,時稱「五比丘」。上世紀90年代初在閩南佛學院任教期間,法師又撰寫一系列律學論文,發表於《法音》《內明》《閩院學報》等刊物,在教界影響廣泛。

其後十數年,濟群法師在教學之餘積極面向社會弘法,法音廣宣,筆耕不輟。經過多年學修及弘法實踐,對佛法修學體系的思考逐步明朗。二○○四年春,法師發表《漢傳佛教的反思》,並陸續撰寫《一個根本、三大要領》等文,將修學核心歸納為「皈依、發心、戒律、正見、止觀」五大要素,依此建構修學次第,為探索適合當代的修學模式提出了清晰的思路。

多年來,法師致力於修學基礎的引導,通過講座、著述、共修等形式,大力宣導皈依、發心、戒律的修學,將此作為各宗修行繞不開的共同基礎。正如法師所說:「見和止觀多有宗派特點,如見有唯識、天臺、中觀之別,禪修用心方法亦不盡相同。若將見和止觀比做不同的專業門類,那麼皈依、發心、戒律就是選

擇專業前必須接受的基礎教育。基礎扎實了,才有能力深入專業領域。」

為引導學人奠定扎實的修學基礎,法師特別將戒律作為戒幢佛學研究所預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於二○○六年起為研究所學員開講「《四分律行事鈔》選讀」。此次教授戒律,距法師最初學律已有廿載。講課中,法師不僅對行文和事相有深入淺出的解讀,更一一剖析其中蘊含的修行原理。歷時一年多,共講授12篇116講。現有音像資料與大眾結緣,或可至濟群法師主頁下載。
 

目錄:
出家與解脫
一、出家制度的由來
二、出家的內涵
三、發出離心—邁向解脫的根本
四、律儀生活—邁向解脫的基礎
五、聞思正見—邁向解脫的關鍵
六、結束語

戒律與道風建設
一、戒律是邁向解脫的基礎
二、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
三、結說


一、戒律的名稱和含義
二、受戒必須學戒
三、戒律是僧伽判別是非的標準
四、學戒後才能成辦僧伽事務
五、戒能成就種種功德
六、能令正法久住
七、違戒過失
八、結說


一、認識戒律的重要地位
二、如何正確地對待戒律
三、發揚戒律的價值意義
受戒、捨戒及其他
一、受戒
二、捨戒
三、戒牒
四、燒戒疤


一、布薩制度的演進
二、布薩注意事項
三、布薩儀軌
四、布薩出現特殊情況的處理
五、幾個布薩的榜樣


一、師資的名義和種類
二、出家的條件
三、剃度師的資格
四、度人的數目和物件
五、出家的手續
六、十戒的受法
七、師徒關係的確立
八、哪些人需要依止師
九、師徒應盡的責任
十、結論


一、食的特殊名稱
二、時食與非時食
三、七日藥及盡形壽
四、素食的依據
五、葷辛為何要禁止
六、煙酒有何危害
七、食時應有的警覺


一、病
二、死
三、結說


一、頭陀的含義
二、頭陀行者的衣服
三、頭陀行者的飲食
四、頭陀行者的住處
五、頭陀行者的威儀
六、頭陀行的受法和捨法
七、一些古德修頭陀行的例子


一、受戒—僧格的取得
二、持戒—僧格的完成
三、犯戒—僧格的毀壞
四、捨戒—身份的放棄


一、禮佛發願
二、禮敬規矩
三、處眾態度
四、學業範圍
五、學習教理
六、沙門形象
七、接引俗眾
八、邪命事業
九、施食原則
十、出家要業
十一、避惡眾生
十二、作醫治病
十三、孝養父母
十四、選擇同伴
十五、尼八敬法
十六、修習禪定
十七、集僧方法
十八、袈裟縫
十九、坐具規格
二十、濾水袋法


一、「居士」概念的考察
二、「居士佛教」史的考察
三、對歐陽漸「辟謬」說的檢討
四、對印老「建設在家佛教方針」的檢討
五、在家眾的身份及稱呼的檢討
六、後論


一、公有制
二、平等
三、民主
四、法治
五、自由


漢傳佛教如何培育僧才
僧才教育的演變及現況
僧教育要注意的問題
出家人在減少嗎?
出家人扮演什麼角色?
出家人的保障問題


一、要有使命感
二、要完善僧格
三、要具足正見


一、商品經濟與寺院清淨
二、寺院的經濟來源
三、寺院財物的合理使用
四、僧人的經濟生活
五、商業社會中的信仰問題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3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