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楊德昌做為導演的人何其多,
舒國治做為朋友,淺淺憶寫之。
極個人的憶友私情,集大時代的一頁縮影!
一九八一年,舒國治經由余為彥介紹,認識了甫自美國回台的楊德昌。那時楊德昌拋開前半生一切,投入拍攝電影,十年內極其風格地完成了《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恐怖份子》;一九九〇年底,舒國治自美漫旅返台,近距離參觀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拍攝過程。兩人交誼愈發深刻。
轉眼之間,楊德昌已去世十六年。不到三十歲就認識楊德昌的舒國治,在七十歲時寫下《憶楊德昌》,將楊德昌的性格、創作習慣、藝術涵融……等,以及這四十年的台灣電影、台北藝文風情,順手將一些幾乎可稱「當代藝文史」的瑣事也記上一筆,寫成了這本極有意思的書。既是極個人的憶友私情,也成為大時代的一頁縮影;實乃一位台北風華人物?寫另一位遠行矣之風華人物的精神執索。
「我們人生的探索與選擇,再怎麼矢意自由、矢意創作,
會不會仍然擺脫不了近代史的軌跡?
啊,我能跟他聊的,屬於我和他的年代以及更早,應該極多極多,
唉呀,如今不可能了!」--舒國治
【本書收錄】
● 舒國治提供,與楊德昌、友人們相聚留影,及前進東京影展之隨行珍貴相片。
● 被舒國治譽為「九〇、九一年台灣最出色的攝影人之一」王耿瑜,鏡頭下記錄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拍攝現場。
舒國治做為朋友,淺淺憶寫之。
極個人的憶友私情,集大時代的一頁縮影!
一九八一年,舒國治經由余為彥介紹,認識了甫自美國回台的楊德昌。那時楊德昌拋開前半生一切,投入拍攝電影,十年內極其風格地完成了《海灘的一天》《青梅竹馬》《恐怖份子》;一九九〇年底,舒國治自美漫旅返台,近距離參觀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拍攝過程。兩人交誼愈發深刻。
轉眼之間,楊德昌已去世十六年。不到三十歲就認識楊德昌的舒國治,在七十歲時寫下《憶楊德昌》,將楊德昌的性格、創作習慣、藝術涵融……等,以及這四十年的台灣電影、台北藝文風情,順手將一些幾乎可稱「當代藝文史」的瑣事也記上一筆,寫成了這本極有意思的書。既是極個人的憶友私情,也成為大時代的一頁縮影;實乃一位台北風華人物?寫另一位遠行矣之風華人物的精神執索。
「我們人生的探索與選擇,再怎麼矢意自由、矢意創作,
會不會仍然擺脫不了近代史的軌跡?
啊,我能跟他聊的,屬於我和他的年代以及更早,應該極多極多,
唉呀,如今不可能了!」--舒國治
【本書收錄】
● 舒國治提供,與楊德昌、友人們相聚留影,及前進東京影展之隨行珍貴相片。
● 被舒國治譽為「九〇、九一年台灣最出色的攝影人之一」王耿瑜,鏡頭下記錄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拍攝現場。
目錄:
目錄
初回台灣想拍片
從他的時代找故事
最在意的,是愛情
風土更不放過
選角(在台灣,把男孩長成像樣,哇,不容易!)
英文之要求(莫不也是「西學」「理性思辨」之自期?)
「怎麼能受老外歧視」的潛意識
香港的華洋共鎔,他也欣賞
書法
建築只是其一,整個台灣都該審視
憤世嫉俗,遂擔任了上帝的工作
生活與工作(吃飯 穿衣 弄工作室 住屋)
八十年代的左右逢源
《一九○五的冬天》之重要淵源
音樂
我和他共擁的「後民國」話題
用自己的才能把事做出來
他似知曉他的時代之珍貴
拍片題材
誰適合拍上海
電影事業的格局
《牯嶺街》與《一一》的宏大規模
在美西聽到但漢章讚賞
選了台灣,沒選香港
台灣導演的幸運,還因有當年日本
大陸影迷竟然鑽看得更深
悄悄話式的敘事風格
不究養生
張毅楊惠姍的上海相陪
他怎麼觀察我
聊天
官家子弟的路途
少年時的台北(公圳旁來做場景、家就在公圳旁、看電影與籃球、文化豐富又城鄉兼備的五十年代台北)
結語
目錄
初回台灣想拍片
從他的時代找故事
最在意的,是愛情
風土更不放過
選角(在台灣,把男孩長成像樣,哇,不容易!)
英文之要求(莫不也是「西學」「理性思辨」之自期?)
「怎麼能受老外歧視」的潛意識
香港的華洋共鎔,他也欣賞
書法
建築只是其一,整個台灣都該審視
憤世嫉俗,遂擔任了上帝的工作
生活與工作(吃飯 穿衣 弄工作室 住屋)
八十年代的左右逢源
《一九○五的冬天》之重要淵源
音樂
我和他共擁的「後民國」話題
用自己的才能把事做出來
他似知曉他的時代之珍貴
拍片題材
誰適合拍上海
電影事業的格局
《牯嶺街》與《一一》的宏大規模
在美西聽到但漢章讚賞
選了台灣,沒選香港
台灣導演的幸運,還因有當年日本
大陸影迷竟然鑽看得更深
悄悄話式的敘事風格
不究養生
張毅楊惠姍的上海相陪
他怎麼觀察我
聊天
官家子弟的路途
少年時的台北(公圳旁來做場景、家就在公圳旁、看電影與籃球、文化豐富又城鄉兼備的五十年代台北)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