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戒不為師,無戒不成佛
來生還想做人或要投升天界,必須得持五戒修十善業,想成為羅漢、菩薩更需要持戒修行,若不持戒而修行,無有是處。解脫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為舟航。持戒的人,龍天擁護、魔外敬畏。
過去在西域罽賓國靠近僧伽藍的地方,有一條毒龍常出來傷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力要驅逐牠,但總沒辦法把牠趕走,後來另外有一位僧人,沒有入禪定,僅對那毒龍說了一句話:「賢善遠此處去」,那毒龍便跑走了。眾羅漢問那位僧人,到底是用什麼神通把毒龍趕跑的呢?他說:「我不是以禪定力,只以謹慎於戒,守護輕戒,猶如重禁。」由此可知,持戒的功德力大於禪定的力量。戒是無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發慧。
目錄:
《認識戒律》①
何修學戒律
一、皈依是靈魂
二、發心是根本
三、正見是方向
四、止觀是保障
戒律的名稱及作用
一、戒的名稱
二、戒的種類
三、戒律的作用
制戒的緣起及意義
一、佛陀制戒的緣起
二、毗尼由因緣所顯
三、戒律的局限性及普遍性
四、制戒的意義
僧伽資格與寺院職能
一、僧伽資格與教育
二、寺院住持及責任
戒律實施的未來展望
一、端正對戒律的態度
二、律學典籍的現代化
三、傳戒必須結合學戒
四、建立律學的模範道場
五、培養一批律學人才
六、整理現代的僧伽規範
從戒律看原始僧團的教育制度
一、依戒律建立教育次第
二、受戒,教育資格的獲得
三、五年學戒,不離依止
四、布薩,清洗自己的人格
五、云遊,淡化人際關係
六、安居,定期潛修
七、生活簡樸,避免擁有的貪著
弘一律師對律學的貢獻
《行事鈔》相關律典簡介
《戒律與佛教命脈—標宗顯德篇解讀》②
第一章律宗綱要
第一節敘宗勸學
第二節正明宗體
第二章引文顯德
第一節順戒法住
第二節違戒法滅
附錄一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標宗顯德篇
第一章律宗綱要
第一節敘宗勸學
第二節正明宗體
第二章引文顯德
第一節順戒法住
第二節違戒法滅
附錄二《四分律》精選.三則
《四分律》精選一.贊戒偈頌
《四分律》精選二.請佛結戒
《僧伽禮儀及塔像建造—僧像致敬篇解讀》③
第一章 僧像致敬
第二章 第一節禮敬的建立
第二節應禮與不應禮
第三節立敬儀式
第二章造佛像塔寺法
第一節造塔像法
第二節造寺法
附錄一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僧像致敬篇
第一章僧像致敬
第一節禮敬的建立
第二節應禮與不應禮
第三節立敬儀式
第二章造佛像塔寺法
第一節造塔像法
第二節造寺法
附錄二清淨、如法、神聖、莊嚴
附錄三巧奪天工眾羅漢
《出家剃度及沙彌生活—沙彌別行篇解讀》④
第一章出家的意義
第一節出家制度的緣起
第二節勸說出家的利益
第三節障礙出家的過失
第四節出家者之凡罪行
第五節出家者之凡福行
第六節出家者之聖道行
第七節大小乘修行差別
第二章出家手續及沙彌戒行
第一節出家相關條件
第二節出家剃度儀軌
第三節受戒儀式
第四節沙彌的作持制度
第五節雜行教示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沙彌別行篇
第一章出家的意義
第一節出家制度的緣起
第二節勸說出家的利益
第三節障礙出家的過失
第四節出家者之凡罪行
第五節出家者之凡福行
第六節出家者之聖道行
第七節大小乘修行差別
第二章出家手續及沙彌戒行
第一節出家相關條件
第二節出家剃度儀軌
第三節受戒儀式
第四節沙彌的作持制度
第五節雜行教示
《比丘資格的取得—受戒緣集篇解讀》⑤
第一章具緣成受
第一節能受有五
第二節所對有六
第三節發心乞戒
第四節心境相應
第五節事成究竟
第二章正加受法
第一節緣起方便
第二節明受體用
第三節附說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受戒緣集篇
第一章具緣成受
第一節能受有五
第二節所對有六
第三節發心乞戒
第四節心境相應
第五節事成究竟
第二章正加受法
第一節緣起方便
第二節明受體用
第三節附說
一、授六念法
二、捨戒法
《僧伽的教育問題—師資相攝篇解讀》⑥
第一章弟子依止法
第一節師弟名稱
第二節依止法
第二章二師攝受法
第一節依止意
第二節無師時節
第三節簡師德
第四節請師法
第五節師攝法
第六節治罰訶責法
第七節失師法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師資相攝篇
第一章弟子依止法
第一節師弟名稱
第二節依止法
第二章二師攝受法
第一節依止意
第二節無師時節
第三節簡師德
第四節請師法
第五節師攝法
第六節治罰訶責法
第七節失師法
《僧伽的自新大會—說戒正儀篇解讀》⑦
第一章僧法
第一節時間安排
第二節相關事宜
第三節說戒儀軌
第四節辯略說戒
第二章別人法
第一節引用律制
第二節正辯別法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說戒正儀篇
第一章僧法
第一節時間安排
第二節相關事宜
第三節說戒儀軌
第四節辯略說戒
第二章別人法
第一節引用律制
第二節正辯別法
《僧團的管理制度—僧網大綱篇解讀》⑧
一、僧團管理概述
二、依法管理的意義
第一章僧團的處罰制度
第一節約化教辨
第二節約制教辨
第二章僧制是非與僧食問題
第一節僧制是非
第二節僧食通塞
第三章處理僧務的注意事項
第一節作法問題
第二節時間安排
第三節人員問題
第四章僧伽威儀及處所莊嚴
第一節僧伽威儀
第二節處所莊嚴
第五章眾主教授之相
一、能諫資格及作法
二、眾主如何勸導
三、眾主上座的德行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僧網大綱篇
第一章僧團的處罰制度
第一節約化教辨
第二節約制教辨
第二章僧制是非與僧食問題
第一節僧制是非
第二節僧食通塞
第三章處理僧務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節作法問題
第二節時間安排
第三節人員問題
第四章僧伽威儀及處所莊嚴
第一節僧伽威儀第二節處所莊嚴
第五章眾主教授之相
一、能諫資格及作法
二、眾主如何勸導
三、眾主上座的德行
《僧伽的定期潛修—安居策修篇解讀》⑨
第一章安居處所及時間
第一節處所選擇
第二節時間安排
第二章分房法
第一節如何分法
第二節問答釋疑
第三節辯餘相
第三章作法不同
第一節設教對緣
第二節約時處人法分辨
第四章遇緣成否
第一節有難移夏
第二節受日逢難
第五章功德衣及解界法
第一節迦提五利
第二節解界是非
第六章受日出界(請假制度)
第一節通料簡
第二節受日法
第三節受日作法
第四節特別說明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安居策修篇
第一章安居處所及時間
第一節處所選擇
第二節時間安排
第二章分房法
第一節如何分法
第二節問答釋疑
第三節辯餘相
第三章作法不同
第一節設教對緣
第二節約時處人法分辨
第四章遇緣成否
第一節有難移夏
第二節受日逢難
第五章功德衣及解界法
第一節迦提五利
第二節解界是非
第六章受日出界(請假制度)
第一節通料簡
第二節受日法
第三節受日作法
第四節特別說明
《僧格的年檢—自恣宗要篇解讀》⑩
第一章緣集相應
第一節時節差別
第二節應人是非
第二章自恣方法
第一節五人以上僧法
第二節四人以下對首法
第三節一人心念法
第三章雜明諸行
第四章迦絺那衣法(附)
第一節受衣時節
第二節衣體是非
第三節簡人差別
第四節受衣方法
第五節舍捨衣雜相
附錄四分律刪繁補缺闕行事鈔.自恣宗要篇
第一章緣集相應
第一節時節差別
第二節應人是非
第二章自恣方法
第一節五人以上僧法
第二節四人以下對首法
第三節一人心念法
第三章雜明諸行
第四章迦那衣法(附)
第一節受衣時節
第二節衣體是非
第三節簡人差別
第四節受衣方法
第五節舍捨衣雜相
《戒律與僧伽生活》⑪
出家與解脫
一、出家制度的由來
二、出家的內涵
三、發出離心—邁向解脫的根本
四、律儀生活—邁向解脫的基礎
五、聞思正見—邁向解脫的關鍵
戒律與道風建設
一、戒律是邁向解脫的基礎
二、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
學習戒律的意義
一、戒律的名稱和含義
二、受戒必須學戒
三、戒律是僧伽判別是非的標準
四、學戒後才能成辦僧伽事務
五、戒能成就種種功德
六、能令正法久住
七、違戒過失
戒律的現代意義
一、認識戒律的重要地位
二、如何正確地對待戒律
三、發揚戒律的價值意義
僧伽的自新大會
一、布薩制度的演進
二、布薩注意事項
三、布薩儀軌
四、布薩出現特殊情況的處理
五、幾個布薩的榜樣
佛教的師資問題
一、師資的名義和種類
二、出家的條件
三、剃度師的資格
四、度人的數目和物件
五、出家的手續
六、十戒的受法
七、師徒關係的確立
八、哪些人需要依止師
九、師徒應盡的責任
漫談僧食
一、食的特殊名稱
二、時食與非時食
三、七日藥及盡形壽
四、素食的依據
五、葷辛為何要禁止
六、煙酒有何危害
七、食時應有的警覺
戒律對病與死的規定
一、病
二、死
三、結說
佛教的頭陀苦行法
一、頭陀的含義
二、頭陀行者的衣服
三、頭陀行者的飲食
四、頭陀行者的住處
五、頭陀行者的威儀
六、頭陀行的受法和捨法
七、一些古德修頭陀行的例子
僧伽的資格考量
一、受戒—僧格的取得
二、持戒—僧格的完成
三、犯戒—僧格的毀壞
四、捨戒—身份的放棄
僧伽日常行事原標題(僧尼日常行事漫談)
「居士佛教」探究
從戒律看原始僧團的管理體制
道念的建立,僧格的養成
青年僧伽應有的宗教情操
佛教在商業浪潮中的反思
(這本收錄在佛教的財富觀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