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築起圍牆,是為了保護自己珍視的東西。
大師深入解析偏見的根源、影響,以及解決之道
一部教你判斷「真實」的寶典
從群體歧視、貼標籤、獵巫行動,到國家對立、戰爭、殘酷暴行……歷史如此相似,人們總是仇視彼此,而偏見正是一切的開始。它深藏於人性,劃清「我們」與「他們」的界線。在這一道無形的牆內,大大小小的團體找到了凝聚力,但在牆外,仇恨卻無處不在,還經常造成永久傷害。
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憑藉多年研究與深刻的洞察力,全面且透徹地探討偏見的發源、表現形式,以及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他認為,偏見是個人在自己獨特的心智運作歷程中,所演化出的生活模式──這並非天生,而多半是後天習得。也因此扭轉偏見是可能的,例如,一個人可以正確選擇措辭與思考環境,而執政者也可以試著改善教育與社會制度。
《偏見的本質》自出版以來歷久彌新,堪稱影響世世代代的經典,除了蒐羅許多寶貴的真實案例(涵蓋性別、種族、國家、宗教、經濟),更嘗試解開「人類該如何化解衝突」這個古老的難題,指引現代人避開思想上的矛盾、並做出真實的改變。
暢銷數十年,而且越來越重要的不朽名作
第一繁中版!臨床心理師翻譯,無刪節全譯本
帶你理解偏見從何而來,又將從何而去──
● 我們仇恨別人並不是因為討厭對方,而是太愛自己
● 大腦喜歡用「貼標籤」來理解世界,藉此建立生活秩序
● 怎樣的人容易養成偏見?為何抱持偏見者會以受害者自居?
● 社會文化會影響判斷,讓人們找到現成的「代罪羔羊」
● 許多研究顯示,越愛國的人偏見程度越高,為什麼?
● 偏見與包容並不是天生,而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人格特質
……更多大家不明說的隱性偏見、
以及各種潛在的歧視與不平等,
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
大師深入解析偏見的根源、影響,以及解決之道
一部教你判斷「真實」的寶典
從群體歧視、貼標籤、獵巫行動,到國家對立、戰爭、殘酷暴行……歷史如此相似,人們總是仇視彼此,而偏見正是一切的開始。它深藏於人性,劃清「我們」與「他們」的界線。在這一道無形的牆內,大大小小的團體找到了凝聚力,但在牆外,仇恨卻無處不在,還經常造成永久傷害。
著名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憑藉多年研究與深刻的洞察力,全面且透徹地探討偏見的發源、表現形式,以及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他認為,偏見是個人在自己獨特的心智運作歷程中,所演化出的生活模式──這並非天生,而多半是後天習得。也因此扭轉偏見是可能的,例如,一個人可以正確選擇措辭與思考環境,而執政者也可以試著改善教育與社會制度。
《偏見的本質》自出版以來歷久彌新,堪稱影響世世代代的經典,除了蒐羅許多寶貴的真實案例(涵蓋性別、種族、國家、宗教、經濟),更嘗試解開「人類該如何化解衝突」這個古老的難題,指引現代人避開思想上的矛盾、並做出真實的改變。
暢銷數十年,而且越來越重要的不朽名作
第一繁中版!臨床心理師翻譯,無刪節全譯本
帶你理解偏見從何而來,又將從何而去──
● 我們仇恨別人並不是因為討厭對方,而是太愛自己
● 大腦喜歡用「貼標籤」來理解世界,藉此建立生活秩序
● 怎樣的人容易養成偏見?為何抱持偏見者會以受害者自居?
● 社會文化會影響判斷,讓人們找到現成的「代罪羔羊」
● 許多研究顯示,越愛國的人偏見程度越高,為什麼?
● 偏見與包容並不是天生,而是可以後天習得的人格特質
……更多大家不明說的隱性偏見、
以及各種潛在的歧視與不平等,
都能在本書中找到解答。
目錄:
譯序 有權力的地方,愛就遠離
作者前言
▍第一部 先入為主的思考方式
個人價值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卻容易帶來愛的偏見,進而衍伸出恨的偏見。
第1章 問題出在哪裡?
第2章 未審先判是常態
第3章 形成內團體
第4章 排斥外團體
第5章 偏見的模式和程度
▋第二部 群體差異
當外界評價一遍遍烙印在腦海,
無論是真是假,人的性格一定會改變。
第6章 關於群體差異的科學研究
第7章 種族和族群差異
第8章 可見性與陌生感
第9章 因受害而出現的特質
▋第三部 對群體差異的感知與思考
標籤會賦予這個世界意義,
它們正如林中小徑,為生活建立起秩序。
第10章 認知歷程
第11章 語言因素
第12章 美國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第13章 關於偏見的理論
▋第四部 社會文化如何影響認知
要產生明確而永久的仇恨,
就需要找到代罪羔羊,並貼上明確而永久的標籤。
第14章 社會結構和文化型態
第15章 如何選擇代罪羔羊
第16章 接觸效應
▋第五部 人如何習得偏見
沒有人帶著偏見來到這世界上。
我們之所以習得偏見,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17章 從眾
第18章 幼兒
第19章 後續學習
第20章 內在衝突點
▋第六部 偏見的動力機制
人類終其一生,都可能像嬰兒一樣把怒氣發洩在現成的對象,
而非合理的對象。
第21章 挫折
第22章 攻擊與仇恨
第23章 焦慮、性、罪惡感
第24章 投射
▋第七部 人格結構
偏見與包容不只是種態度,
而是個人在自己獨特的心理運作歷程中,所演化出的生活模式。
第25章 偏見人格
第26章 煽動
第27章 包容人格
第28章 宗教與偏見
▋第八部 如何減少群體衝突
解決衝突並不是是非題。
在社會體制下,我們的包容態度能否發展茁壯?
第29章 是否應該立法遏止偏見?
第30章 改善方案
第31章 限制與展望
注釋與參考資料、中英名詞對照表
譯序 有權力的地方,愛就遠離
作者前言
▍第一部 先入為主的思考方式
個人價值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卻容易帶來愛的偏見,進而衍伸出恨的偏見。
第1章 問題出在哪裡?
第2章 未審先判是常態
第3章 形成內團體
第4章 排斥外團體
第5章 偏見的模式和程度
▋第二部 群體差異
當外界評價一遍遍烙印在腦海,
無論是真是假,人的性格一定會改變。
第6章 關於群體差異的科學研究
第7章 種族和族群差異
第8章 可見性與陌生感
第9章 因受害而出現的特質
▋第三部 對群體差異的感知與思考
標籤會賦予這個世界意義,
它們正如林中小徑,為生活建立起秩序。
第10章 認知歷程
第11章 語言因素
第12章 美國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第13章 關於偏見的理論
▋第四部 社會文化如何影響認知
要產生明確而永久的仇恨,
就需要找到代罪羔羊,並貼上明確而永久的標籤。
第14章 社會結構和文化型態
第15章 如何選擇代罪羔羊
第16章 接觸效應
▋第五部 人如何習得偏見
沒有人帶著偏見來到這世界上。
我們之所以習得偏見,多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17章 從眾
第18章 幼兒
第19章 後續學習
第20章 內在衝突點
▋第六部 偏見的動力機制
人類終其一生,都可能像嬰兒一樣把怒氣發洩在現成的對象,
而非合理的對象。
第21章 挫折
第22章 攻擊與仇恨
第23章 焦慮、性、罪惡感
第24章 投射
▋第七部 人格結構
偏見與包容不只是種態度,
而是個人在自己獨特的心理運作歷程中,所演化出的生活模式。
第25章 偏見人格
第26章 煽動
第27章 包容人格
第28章 宗教與偏見
▋第八部 如何減少群體衝突
解決衝突並不是是非題。
在社會體制下,我們的包容態度能否發展茁壯?
第29章 是否應該立法遏止偏見?
第30章 改善方案
第31章 限制與展望
注釋與參考資料、中英名詞對照表
設置 setting
定價 $360元
優惠價 $270元
VIP價 $259元
心理學套書(共五冊)
定價 $1,800元
優惠價 $1,350元
VIP價 $1,260元
焦慮來了,怎麼辦?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93元
VIP價 $285元
創傷與靈魂
定價 $880元
優惠價 $660元
VIP價 $634元
第一印象心理學
定價 $280元
優惠價 $218元
VIP價 $210元
溫尼考特的語言
定價 $1,000元
優惠價 $740元
VIP價 $730元
觀人於細:別讓行為出賣你
定價 $320元
優惠價 $253元
VIP價 $246元
自我與原型
定價 $880元
優惠價 $660元
VIP價 $642元
氣質心理學
定價 $320元
優惠價 $250元
VIP價 $240元
亞洲第一讀心師教你讀心術【二冊套書】(從沒人理你,到人人挺你+主導權|從沒人理你,到人人聽你)
定價 $680元
優惠價 $510元
VIP價 $47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