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其實我們都有點怪,與世界格格不入也沒關係!

型號/ISBN:9786267396933

品牌/出版社:晴好出版

製造商/作者:張昕、夏白鹿

上市日/出版日:2024-06-19

規格:平裝/17x23x1cm/336頁

數  量:

定價:$420元

特惠價:$278 元

VIP價:$278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大多數的不正常,其實都挺正常的✦✦✦✦
社交恐懼症、拖延症、情緒失調、憂鬱、恐慌症……,
不必焦慮那個不易被接納的心裡角落,
一邊躺平一邊努力,真心接納有點怪的自己。
成長是發現自我的過程,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日常生活中的怪誕背後?不易被察覺的心理角落◀
整容癖、購物狂、炫富、喜新厭舊、囤物癖、衰神上身……
對於自己容貌的焦慮、明明很富足卻老愛哭窮、無法抑制的購物欲等,有些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模式,背後都有可以被分析的心理狀態。無論它們看起來多麼荒謬可笑、不合常理,其實背後都有自圓其說的動機。如此,學會理解他人,也更能認識自己。擁有同理之心,就更願意探索世界。

▶別怕我們都是奇怪的人?你只需要提升病識感◀
社交恐懼、電話恐懼、恐慌症、強迫症、拖延症、憂鬱症、情緒失調……
生活中誰沒有一些情緒上的問題呢?誰沒有過一點 焦慮、抑鬱、拖延呢?誰又不曾有過「社交恐懼症」、「電話恐懼症」、「晚睡強迫症」、「遲到強迫症」等奇奇怪怪的症頭呢?我們應該做的是正視、接納,跟這些「異常」和諧共處,而非否定、無視,將問題妖魔化。我們都有「奇怪」的狀況,當你了解了這些都是怎麼回事後,如果不妨礙到他人,也就不再需要在意。

▶人生在不斷做決定?不斷匍匐前進◀
內驅力與外驅力、內捲還是躺平、為焦慮買單、認知的自我欺騙……
剛踏入職場的新人焦慮;外在環境的惡意對待,遭遇職場暴力、精神暴力;要繼續升學,還是要先工作?要留在家長,還是選擇去大城市發展?縱觀整個生命歷程,我們任何的人生階段都會伴隨著巨大的身份轉換與危機,還有大小不等的挫折。不要把眼前的挫折無限放大,因為挫折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起起落落是生命的常態。

▶自我療癒?相信被接納的我才是完整的我◀
「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正是不斷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的基礎。一個人只有準確覺察到自己內在的真實情緒體驗,接納完整的自我(「完整」既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才能合理管理自己的心理狀態。學習用「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接受當下的正念訓練」好好善待自己,即使面對惡劣內捲的外在環境,依然可以用「一邊躺平,一邊努力」的態度,順勢漂流,保存實力,終能厚積薄發。


本書結合心理學與媒體傳播兩位作者專業背景,用輕鬆有趣的筆調,梳理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心理困惑,解答我們在情緒、情感、職場與生活、個人成長、自我療癒等方面的現實難題,不吝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接納這一切。

【沒關係我們都有點怪 精彩摘要】
✦一個人只有準確意識到自己的真實狀態,覺知到自己內在的情緒體驗,才能合理管理自己的心理狀態。
✦如果人不能知道自己內心要什麼,就只能一直處在徒勞的掙扎中,任憑焦慮對自己造成傷害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需要向別人展現自己,而自我展現的動機不外乎希望被人喜歡、被人關注或被人尊重。
✦適度的「喪」反而有利於情緒調節。它讓人試著接受眼前的現實,從「心窮」的焦慮中暫時解脫出來,喘口氣歇一歇,不再承受苦求不得的煎熬。
✦斷捨離也是一種情緒調節的手段,先購物,再扔掉不必要的物品,這樣就獲得了雙倍的快樂。
✦接納正常範圍內的購買和斷捨離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不需要改變的,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努力賺錢,讓自己的能力匹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就會獲得控制感、掌控感,而不會產生無助感、被迫感,從而獲得主觀能動性。

✦很多患有電話恐懼症、說話恐懼症或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
✦人本來就是有長處也有短處的,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領域,只要工作和生活沒有被嚴重影響,就不必太放在心上,揚長避短就行了。
✦不開心、悲傷、絕望、厭世等各種痛苦的情緒持續不斷地折磨患者,超過兩週就可以稱為憂鬱症,少於兩週一般稱為憂鬱狀態。
✦憂鬱症不是矯情,不是小心眼,不是不堅強,更不是太閒了,而是大腦部分機能出現了障礙。
✦把百分之一的擔憂放大成百分之百的恐懼,甚至會因為百分之一的不確定毀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好人生。
✦樂觀主義者總是能使用積極的情緒策略和歸因策略,甚至只關注並放大事物中的積極因素,而忽視消極因素。
✦把別人的行為和結果都歸結於自己,這不僅是一種將自己神化的錯誤認知,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下次你心中的拖延小人和勤奮小人在打架時,你就讓拖延小人轉告勤奮小人:我不是在拖延喔,而是在曲線中完成任務。
✦還是要讓自己忙起來,忙到忘我的狀態,就會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目標和動機也會變得更加清晰。
✦她發自內心地想擁有全新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她積極成長的真正原因。
✦生活將主動權完全交給我們,後果也由我們完全承擔,因此我們就有了選擇的自由,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發展出更加自律的能力。
✦成為大人後的第一課,就是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提醒自己:「我現在的這些困擾,或許並不是因為我自己不夠好。」認識到這一步,才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心理虐待的受害者。
✦看對方是「對人」還是「對事」,看主管對你的批評是針對問題處理,還是單純衝著發洩情緒,最終的結果是問題解決了,還是你的自尊降低了。
✦人生苦短,只要是不合格的伴侶或是主管,我的建議都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和不值得
的人的糾纏上。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不能成為那樣的人,就另找適合自己的路,要相信絕對有好的或者
適合你的職場環境,不可能任何地方都是一片黑暗。
目錄:
前言|只會販賣焦慮的不是真正的心理學

第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怪誕 不易察覺的心理角落
01整容癖——被塑造出來的容貌焦慮
02搞怪網紅——獵奇的心理需求
03購物狂——獲得自尊感的滿足
04炫富——正向情緒體驗
05哭窮厭世黨——內心不安的產物
06喜新厭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
07囤物癖——不合理的物資焦慮
08宅男女——內在動機的決定
09衰神上身——好事永遠不會發生
10反話高手——悲觀主義與防禦性悲觀主義


01控制焦慮,重回生活正軌
02學會用佛系的方法戰勝拖延症
03社交恐懼症與過度社交的一體兩面
04社交焦慮——電話恐懼症
05憂鬱症不是矯情
06季節性情緒失調
07被忽視和妖魔化的產後憂鬱
08情緒性胃病不僅僅是心理作用
09重大事件前的焦慮緊張
10過度換氣與恐慌症——壓力下的焦慮
11強迫症—腦海中的惡毒聲音
12遲到強迫症——成長的創傷


01內驅力與外驅力,找到人生的答案
02長大成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03內捲還是躺平?
04新成員適應——職場新人的焦慮
05認識精神暴力——習得性無助
06識別職場暴力——不吃沒有意義的苦
07拋開收穫談付出毫無意義——職業倦怠
08為焦慮買單——在職進修的必要性
09認知的自我欺騙——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
10資源分配——平衡工作與生活


01面對曲解和惡意攻擊——穩定的自我同一性
02自我接納——接受自己「做不到」
03糾正錯誤認知——克服社交恐懼
04低自尊的人——放下評價積極關注自我
05心理虐待——避免陷入反思的陷阱
06走出恨意,過快樂人生
07真正接納自我——正念練習
08自我情緒調解的策略
09逆境求生——可以躺平不能擺爛
10不處理,接納它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