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大缺工:從技能失傳、倒店危機到產業崩潰,我們如何因應數十萬人才缺口?

東坡解:働き手不足1100万人の衝撃

型號/ISBN:9786263901650

品牌/出版社:商周

製造商/作者:古屋星斗

上市日/出版日:1970-01-01

規格:平裝/14.8x21cm/304頁

數  量:

定價:$410元

特惠價:$303 元

VIP價:$291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
醫療、照護、物流、餐飲、營建……
各產業的缺工危機不斷飆升!
當現有人力連基本生活品質都無法維持,
讓人才缺口高達1100萬的日本,
示範未來全面的職場與產業變革對策!
▁▁▁▁▁▁▁▁▁▁▁▁▁▁▁▁▁▁▁▁▁▁

你是否能想像這樣的世界:
餐廳沒有店員、宅配沒有司機
工地沒有工人、長照沒有看護?

這種情境已越來越迫在眉睫,
越來越多店家因為缺工倒閉,
越來越多企業開著萬年職缺,
當人力連基本的社會需求都無法滿足,我們該怎麼因應?

禍延全球的COVID-19疫情過後,缺工情勢不斷加劇,
日本人口數預估到了2040年將減少1,400萬人,
勞動力缺口將高達1,100萬人,
其中照護、宅配、營建等人力缺口名列前茅 ;
台灣缺工居首的則是住宿餐飲及醫療保健業,對你我的生活影響甚鉅!

然而,缺工只是表象,
反映出來的深層問題乃是產業結構發展失衡,
以及工作型態亟需轉型!

日本Recruit Works的專業研究員,
提出了針對政府與企業能著手的四大解決方案以及改革方針,
並對2040年的職場生態做出三大預測,
AI真的能取代人力缺口嗎?怎樣的工作才能留住人才?
多世代革命下,多元年齡工作者會變得更加普遍嗎?

前瞻性的預測與建言,值得台灣的你我取經!
目錄:
前 言 二○四○大缺工

01 勞動力短缺一千一百萬人的衝擊
缺乏維持生活所需的勞動力
人口變化造成的勞動力不足
明明景氣不佳,卻出現人力短缺
慢性勞動力不足引爆的危機
二十年內,工作年齡人口減少一千四百二十八萬人
近畿地區的工作年齡人口完全消失
二○四○年模擬的大前提
日本的勞動參與率在先進國家中已是前段班

02 各產業的二○四○年勞動力供需預測
駕駛短缺率為二四%(以及各職業模擬結果)
勞動力充足率低於七五%的區域有三十一處
人口僅六十七萬的島根縣,為何勞動力供需落差不大?
讓模擬開啟未來的大門

03 維持生活的服務萎縮與消失
必要行業工作者不足
想成為警察和或自衛官的人明顯不足
生活變得不方便,就沒有時間工作
沒有餘力創新
勞動力供給不足將觸發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典範轉移係指認同的信念、價值和方法,進行轉變的過程)

04 缺工導致第一線與地方企業的困境
地方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迫切感
案例一:在地企業紛紛爭搶年輕員工
案例二:因為人力不足而被迫倒閉
案例三:明明是淡季,卻每天拒絕上門的生意
案例四:再這樣下去,汽車檢驗制度將無法維持
案例五:人力不足而不得不減班
案例六:配送員主要為七、八十歲,每天無法配送超過一千份
調高薪資仍找不到員工
「沒人知道該怎麼做才對」

05 因應缺工的四個解決方案
勞動力供給受限會讓日本變成富庶的社會
薪資提高後企業該做的事
日本的勞動生產力成長率不低
不斷自動化的製造業、批發業與零售業
醫療照護業的勞動投入量成長至一.四倍
因應人力不足的「三大神器」
日本的女性就業率比美國還高
日本的銀髮族就業率領先全世界
日本能在爭搶「外國勞工」的混戰中獲勝嗎?
現在就能開始實施的四個解決方案

06 解決方案一:全面機械化與自動化
在「只有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活用人力
精簡人力等於提高薪資
精簡能力可讓勞動力參與率提高
AI或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業務
黑心企業無法在勞動力供給受限的時代存活
行政機關與產業團體的支持,對推動自動化至關重要
數位化與機器人友善的社會
促進公司內部自動化的關鍵人才有哪些共通點?
容易自動化的職業vs.不易自動化的職業
案例一:大型總承包商為了解決建築業的課題而聯手
案例二:希望從下訂單到退貨都自動化的超市
案例三:減少三大照護業務負擔的產品與服務正在研發中

07 解決方案二:類工作活動
本業之外的活動可能幫助某個人
動機是「很開心」、「有收穫」
案例一:一邊玩手遊,一邊巡邏在地基礎建設
案例二:以樂在其中的「跑步巡邏」守護地區
擁有職場之外的去處
從成功案例學到的三個重點
每四人就有一人參與類工作活動
從事類工作活動的前三大理由
類工作活動在非都會區特別盛行
遠距工作真正的價值
類工作活動令人意外的效果
創造全新的「工作方式」

08 解決方案三:銀髮族的小型活動
能助別人一臂之力的事情,不一定是工作
銀髮族參與各種活動的理由
銀髮族的小型活動能對勞動世代有所幫助
沒有報酬的話,參與者會越來越少
在小學負責雜務,藉此回饋社會
高齡者兼顧生活與工作、活動的三大要素

09 解決方案四:企業減少無謂的工作與提供職場支持
壓縮勞動力需求的「冗贅改革」
每週有六到七小時在做多餘的工作
徹底刪減冗贅業務的企業得以生存
促進公司之外活動的「社會支持」
「公司的結構」支援社外活動
以「公司制度」支持員工參與公司以外的活動

10 二○四○年的「新型」工作方式
現在就著手解決的話,還有十年的「緩刑」
需要進一步從結構面提出解決方案
勞動力供給受限會改變「勞動」的型態
行政機關與規則制定者能做的事
企業、雇主與行政機關能做的事
個人能做的事
未來預測一:消費者和勞動者的界限變得模糊
未來預測二:勞動者是上帝
未來預測三:勞動變得有趣
日本真正的成長型產業

結語 發明的時代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7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