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心理學家爸爸親身實證的注意力教養法(修訂版):揭秘兒童大腦發展規律,用腦科學遊戲讓孩子學習有效率

型號/ISBN:9786263902343

品牌/出版社:商周

製造商/作者:黃揚名

上市日/出版日:1970-01-01

規格:平裝/15x21cm/304頁

數  量:

定價:$420元

特惠價:$311 元

VIP價:$298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或許孩子不是不專心,只是他專注的點,不是親師要的。
與其擔憂焦慮孩子注意力有問題,不如從日常生活教養方式去調整。

3大注意力系統 ╳ 6點提升準則
11款互動遊戲 ╳ N種創意變化
活用心理學,全方位提升孩子注意力!

孩子的狀況層出不窮,爸爸媽媽心裡一堆問號:
為什麼上課不專心?
為什麼寫功課慢吞吞?
為什麼做事情拖拖拉拉?
為什麼收拾東西丟三落四?
為什麼晚上老是磨蹭不睡覺?
為什麼連玩玩具也只有三分鐘熱度?
……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些全都是「注意力」問題!

孩子的大腦中到底藏著什麼奧秘?怎麼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致力將心理學落實於生活,每天和家中二寶鬥智鬥勇的科學奶爸,
將研究課題結合自家的教養觀察,透過案例故事和親子互動小遊戲,
幫助家長懂得孩子心理,了解注意力運作機制,輕鬆掌握孩子注意力發育關鍵,
從遊戲中戒掉壞習慣,玩出專注,玩出自信,玩出能收能放「最好的注意力」!

〔關於本書〕
很多人都以為持續集中注意力才能有最好的表現。
但實際科學研究發現,我們在專注後,會有一段時間是沒辦法專注的。
生活中就該有收有放,因為在一個持續緊繃的狀態,表現不會是最好的。

本書作者黃揚名任教於輔大心理學系,他從博士班研究主題「注意力的運作機制」,深刻感受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他說:「注意力主宰著我們的人生。」對於學習,或是人際關係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知道自己有所侷限,才能思考怎麼調整:面對能夠透過訓練改善的,就想辦法做訓練;而那些沒辦法改善的,就想要用什麼補救措施。

家有大小二寶,將心理學實際應用於教養,採用科學方法育兒的黃教授,在這本書中,不僅幫助我們認識注意力是什麼,更重要是告訴大家可以用哪些方式來提升注意力的運作,分享科學奶爸與孩子互動過程的點點滴滴,從怎麼分析孩子的問題在哪,到要怎麼對症下藥。

書裡面所介紹各款遊戲,依難易程度分有初級版、進階版、變形版、挑戰版等不同玩法,穿插有情境漫畫及遊戲圖解,並以雷達圖標示該款遊戲可幫助提升能力(注意力、警覺力、創造力、記憶力、語言或數理能力等),寓教於樂,方便家長跟家中大小孩、小小孩因時因地做各種不同的變化。

〔專家口碑〕
這本書和一般注意力或者育兒書籍有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我覺得揚名老師的可貴之處,就是能夠把複雜的理論,解釋得很清楚,並且以很淺白的方式告訴爸爸媽媽,要如何來協助孩子變得更好。——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在百家爭鳴的教養觀念裡,幸好有揚名老師既科學又能落實於生活的育兒觀點替我們解惑。——曾心怡(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 臨床心理師)

|專文推薦|
林瑜一 前新北市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研究員
高雅雪 媽媽互助社群「小村子」創辦人
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好評推薦|
Samantha 四千金媽媽
曲智鑛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
邱淑惠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曾心怡 婦女心理專家 / 臨床心理師
葉怡玉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暨共同創辦人
蘇偉馨 諾瓦中小學暨幼兒園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序)

目錄:
推薦序:掌握注意力,教養更輕鬆 林瑜一
推薦序:敞開心,發現孩子的優勢 高雅雪
推薦序:科學育兒讓孩子變得更好 魏坤琳
前言(作者序):收放自如是最好的注意力

Part 1 你真的了解注意力嗎?
第一章:何謂注意力?
第二章:注意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出問題?
第四章:並不是越專注越好

Part 2 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玩玩小遊戲,促進注意力
第五章:如何提升孩子的警覺能力
第六章:如何提升注意力的轉移能力
第七章:如何提升衝突的排解能力
第八章:全方位提升注意力

Part 3 最讓家長頭疼的注意力問題與解決之道
Q1:男孩愛做小動作,女孩愛做白日夢?
Q2:孩子上課老走神,玩手機倒很專注,怎麼辦?
Q3:孩子不耐煩做作業,寫功課慢吞吞,怎麼辦?
Q4:孩子一做數學題就心不在焉,怎麼辦?
Q5:孩子在學校聽老師話,在家老是講不聽,怎麼辦?
Q6:孩子玩玩具或是做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怎麼辦?
Q7:孩子愛玩手機、看影片,對其他事都意興闌珊,怎麼辦?
Q8:孩子在書桌坐不住,心不在此,怎麼辦?
Q9:孩子老是喜歡一心二用,該禁止他這樣做嗎?
Q10: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不認真,怎麼辦?
Q11:孩子一臉有聽沒有懂,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嗎?
Q12:孩子愛吃糖,就會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嗎?

後記(一) 給爸爸媽媽們的一些提醒
後記(二) 育兒的路上,每個父母都是實驗者
參考文獻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7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