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疫情教會我們什麼?:紐約大學社會學家重返2020,從全球大疫下教育現場、弱勢社區、基層民代、實體小商家

東坡解:2020: One City, Seven People, and the Year Everything Changed

型號/ISBN:9786263155169

品牌/出版社:臉譜

製造商/作者:艾瑞克.克林南柏格(Eric Klinenberg)

上市日/出版日:1970-01-01

規格:平裝/17x22cm/440頁

數  量:

定價:$650元

特惠價:$481 元

VIP價:$455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救救我的羅曼史》、《獨居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好評前書作者 暨 NYU社會學家新作
美國亞馬遜書店編輯精選好書

為何在某些地方口罩會變成引發文化、政治、肢體衝突的載體,而在其他地區卻未受到太多反對及爭議,反而廣為民眾接受?
又是什麼導致某些區域受COVID-19的影響比其他地區嚴重,而我們本以為會受重創的那些地方卻相對安全?
為何某些國家能在二?二?年建立起政府、科學界、人民之間的相互信任,卻有某些國家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種族與階級是如何在疫情中成為關鍵的影響因素?身處在同一社群中的人該如何幫助彼此在疫情下安然生存?
是什麼讓我們團結?是什麼讓我們分裂?我們看重什麼樣的價值?

提出以上問題的本書作者──社會學家艾瑞克.克林南柏格二十多年來持續研究重大危機對社會帶來的啟示;
到了二?二?年,他所居住的紐約恰好成為全球疫病大流行的致命熱點。
在《疫情教會我們什麼?》一書中,他會道出七個平凡紐約人試著在危機風暴中求生存的深入報導故事,
並將這些事例與世界各地蒐集來的數據相互結合,提出前所未有的見解,向讀者闡明社會的構成方式、
一個社會何以凝聚或分崩離析,以及我們的生活因而受到怎樣的形塑。

作者在書中訪談、深度報導的對象包含──
一位華裔小學校長,身處其中一個最早意識到疫情威脅的紐約社區,她努力安排學校防疫工作;
一位布朗克斯區的地方代表,肩負的工作是協助當地醫院取得所需資源並保護該區民眾生命安全;
一位史泰登島區的酒吧老闆,疫情期間他難以獲得溫飽;
一位皇后區的退休律師,選擇在疫情蔓延後建立起民間互助網絡;
還有一對居住在布魯克林區的伴侶,兩人從事的工作在疫情期間不可或缺,也因此需要找人幫忙照顧膝下幼子。

此外還有兩位受訪者:其一是紐約大眾交通系統「重點工作者」 之子,該名工作者在疫情第一週便感染COVID-19身故;
另一位則是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轉換跑道、投入社會運動的藝術家。
受訪者的生命經驗都與二?二?年的核心課題有關——該如何哀悼與紀念那些提供服務、致力於使社會保持開放,卻因而喪生的工作者?
以及整個社會又該如何應對導致當代生活變得如此殘酷的種族暴力?

作者的書寫會讓讀者以前所未有的清晰視野和同理心,回頭審視二?二?大疫年。本書不僅幫助我們思考自己所親身走過的經歷,也有助眾人思考在下一次危機到來之前,眼前尚面臨著哪些待解的挑戰。
目錄:
前 言 吸與呼

第一章 那是場戰鬥/李美(MAY LEE)
第二章 初步應變
第三章 一天二十四小時/索菲雅.扎亞斯(SOPHIA ZAYAS)
第四章 信任
第五章 一無所有/丹尼爾.普雷斯蒂(DANIEL PRESTI)
第六章 口罩的意義
第七章 我靈魂中缺失的一塊/伊努瑪.曼奇蒂(ENUMA MENKITI)
第八章 距離帶來的問題
第九章 橋樑/努拉.歐多提(NUALA O’DOHERTY)
第十章 近鄰
第十一章 疫情不是我最擔心的事/布蘭登.英格里許(BRANDON ENGLISH)
第十二章 種族
第十三章 〈留駐〉/坦卡臣.穆瑟艾(THANKACHAN MATHAI)
第十四章 獨居
第十五章 長大
第十六章 失序美國

後記
附錄:研究紀要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17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