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年代取代了希望的年代
忽然間,我們活在一個自己其實並不想要的世界……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之作
◎獲選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好書
◎俄文直譯繁中版,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最終作
◎作品授權超過50個國家,翻譯成40種以上語言
◎台灣版限量作者封面印簽
★☆本次長銷精裝典藏版更新☆★
1. 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致詞摘錄
2. 收錄二?二二明鏡周刊對亞歷塞維奇與慕勒的專訪
3. 收錄阿潑(文字工作者)二?二四再版推薦
4. 參照白羅斯大使館聲明,將舊版書中出現的「白俄羅斯」一詞改為「白羅斯」
距離蘇聯解體已過去三十年,如今,人們仍然憤怒和痛苦於現狀。我們目睹了俄烏戰爭的爆發,見證普丁在2024年繼續連任,執政時間快追上當年的史達林。解體的遺緒依舊影響著人們,《二手時代》讓我們一窺俄羅斯及整個曾經的「蘇聯」如何走向今日面貌。
????代表蘇聯人心聲的「赤色百科」寫作
這是一部關於靈魂的歷史,忠實記錄蘇聯人的聲音。亞歷塞維奇耗時三十年,訪談超過千人,寫下「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她承自俄羅斯口述傳統,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的「文獻文學」新體裁,將多人的獨白集結起來,譜出一首首眾聲喧嘩式的複調音樂。《二手時代》是五部曲的最終作,是她對赤色時代的告別。書中橫跨了蘇聯解體前夕到解體後的十年(1991-2001),以及再下一個十年(2002-2012),經歷戈巴契夫、葉爾欽再到普丁。
????「二手」意味著什麼?
隨著蘇聯解體,人們盼望從共產走向資本主義時代能夠建立新的烏托邦,從西方國家身上盡力學習過去未能理解的民主、自由等「二手」概念,想著苦難會換來更好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二手」也代表著記憶的復返,就在他們以為告別了赤色時代,社會主義的歷史實則尚未走遠,人們看見新一代的年輕人沒有活過蘇聯,卻崇拜起史達林,遙想那個強盛的時代,那些蘇聯人一度用眼淚送走的過去以「二手」記憶的形式活在年輕人的心中,彷若不曾離開。
????在時代的廢墟中重新打造
書中的聲音來自被時代拋下的小人物,面對痛苦的社會轉型,過往為了生存需要的能力和目標不再適用,如今無能為力又無所適從的他們,不知未來該往哪裡走。身為在蘇聯時代長大的白羅斯人,亞歷塞維奇懷著愛去記下關於故鄉的一切,她筆下的文字帶大家貼近這群擁有共產記憶的人們。沒有人想永遠活在這座赤色烏托邦的廢墟中,但是,利用這些碎石我們可以重新打造……
◆「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 ◆
本書是烏托邦系列五部曲中的最終作,此系列為亞歷塞維奇耗時數十年,訪談超過千人所寫下的「蘇聯」人聲紀錄,內容橫跨二戰、蘇聯對阿富汗戰爭、車諾比事件至蘇聯解體,留下這段長達七十多年的歷史見證。在書中,讀者能夠看見一場社會主義實驗的理想與殞落,以及遭國家忽略的小人物集體現身。五部曲依照原文出版時間分別為:《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我還是想你,媽媽》、《鋅皮娃娃兵》、《車諾比的聲音》、《二手時代》。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王文靜╱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聰威╱小說家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冬陽╱小說書評人
吳玉山╱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
吳維寧╱以色列自由作家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彥龍╱中山女高退休歷史教師
東年╱小說家
阿潑╱文字工作者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
胡淑雯╱作家
胡慕情╱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
徐裕軒╱外貿協會基輔台貿中心前主任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作家
陳仁姮╱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歷史學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陳昭珍╱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祺勳╱個人意見部落格格主
陳樂融╱作家、主持人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郭強生╱作家、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亦絢╱作家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作家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大華╱監察委員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蔣亞妮╱作家
鄭芳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詩萍╱台北文化局局長
蔡英文╱中研院研究員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歐茵西╱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劉心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蕭道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賴盈銓╱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退休教授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副教授
國際好評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一五諾貝爾文學獎
目錄:
總導讀 亞歷塞維奇的口述紀實文學——聆觀世人的心聲與風塵/政大斯拉夫語系劉心華教授
導讀 一手空間、二手時代與三手迴響——回到過去的永遠鄉愁/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相因
二二四再版推薦 受訪者的生命經驗與文學性——對二手時代的寫作思索/文字工作者阿潑
參與者筆記
第一部 啟示錄的慰藉
街談巷語和廚房對談(一九九一~二一)
赤色裝潢中的十個故事
專政之美和水泥中的蝴蝶之謎
兄弟和姐妹,劊子手、受害者和選民
耳語、喊,還有狂喜
孤獨的紅色元帥和被遺忘的那三天革命
回憶的施捨和理智的欲望
另一種聖經和另一種信徒
火焰的殘酷與高尚的救贖
苦難中的甜味和俄羅斯精神的焦點
殺人者自稱替天行道的時代
一面小紅旗和斧頭的微笑
第二部 空虛的魅惑
街談巷語和廚房對談(二二~二一二)
赤色裝潢之外的十個故事
羅密歐與茱麗葉……只是現在改名為瑪格麗塔與阿布林法茲
共產主義時代之後,他們立刻變成了另一種人
與幸福很相似的孤獨
想要殺死他們所有人,又為這個想法而恐懼
扎著辮子的老太婆和美麗的姑娘
上帝把外人的不幸放在了你家門口
生活就是婊子,白色小瓶中的一百克粉末
死者的清白和塵土的寂靜
狡猾的無知,以及由此產生的另類生活
勇氣,以及勇氣之後
大時代中的一個小人物
附錄
與娜塔莉雅.伊格魯諾娃的訪談 亞歷塞維奇:「社會主義過去了,而我們留在這裡。」
二二二明鏡周刊訪談 專訪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慕勒與亞歷塞維奇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致詞摘錄 一場敗北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