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自然寫作旗手羅伯特.麥克法倫成名代表作
將自然寫作傳統推向新高度,激發許多新興作家走出都巿
讓人重新理解,人類為什麼不能沒有荒野
不論是數千公尺險惡高峰、遙遠的荒野極境,抑或鄉間密布歷史符碼的古道,人們不斷遠離舒適,固執踏上能走、不能走的路,只為了透過原始步行,走入自己曲折隱密的心。
——我們以為是人類形塑了地景,其實地景也以種種微妙方式,形塑人心
小說家吳明益◎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洪廣冀◎文化評論人詹偉雄 深入導讀
《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
「山是所有自然風景的起點,同時也是終點。」
■ 當你翻開麥克法倫傑出的《心向群山》時,時間會短暫停止,亙古的心緒湧現。你會成為時間之山上的攀爬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闔上書頁時能平安歸來,帶著更深刻的靈魂歸來。——作家╱吳明益
聖母峰有我生平僅見最陡峭的稜線和最驚心動魄的懸崖。我心愛的……我沒辦法告訴妳,這座山讓我有多著迷。」這是1921年馬洛里在聖母峰營地上寫給愛妻的家書,幾天後,他在攻頂聖母峰的過程中,在離峰頂不遠的山坡上,永遠消失在一陣突然飄來的濃霧中。
本書就是試圖解釋怎麼會有這種事:一座山如何能夠全然「迷住」一個人?那樣非比尋常的強烈愛慕,如何能夠投注在終究也不過就是岩石和冰所堆起來的龐然大物上?那些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為何會把所愛之人輸給了山?這樣的著迷,並非馬洛里所獨有。越是文明、富裕的時代,就有越多人甘願拋棄平地舒適及所愛的一切,忍受各種精神及肉體痛苦,登上幾千公尺的高處。「為何登山?」成了最根本但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困惑著無數爬山及不爬山的人。
《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
每道轉彎可能都通往天堂
抑或每個角落都可能藏著地獄
■ 個人的閱讀必定充滿偏見,這一次,我的偏見是:英格蘭青壯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故道》,是我讀過的旅行文學著作中,幾近沒有匹敵者的孤峰之作。稍稍回想一下,上一回能有這麼巨大快感的閱讀經驗,要算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而那已是遙遠的往事了。——文化評論人╱詹偉雄
故道,舊日之道,是小徑,是路跡,既非霸道的柏油路,也非單調的人行道。
故道由眾人日復一日踩踏出來。作者麥克法倫說:「路徑是大地的習性,是兩廂情願的造物。」大地向人類展示自身習性,那些起伏、彎折、質地,邀請人類行走其上,而人類只踩出一道足以落腳的地方,融入,不對抗。這是人類和大地的默契,一種最親密,也最詩意的關係。
愛默生說:「萬事萬物都致力於書寫自身的歷史。」道徑上,處處是注記,那是人類、鳥獸、風、水流、陽光所留下的符號,而作者麥克法倫,便是這些注記的翻譯家。他以足為眼,閱讀大地、景物,並帶著重重叩問,不停追索人類為何自古便沈迷於行走,指出小徑穿越人心一如穿越地方,也指出步行不只是尋訪風景,向我們訴說:「這尤其是一本關於人和地的書:人透過步行而探索內心,而我們走過的地景,則透過種種微妙的方式形塑了我們。」
每條故道,由是皆指出一條通向遠方、回訪歷史、探戡內心的路徑。行走其上,正是在同時進行三段不同向度的旅程,觀看三種不同的風景。每走一回,都是一趟自我精神世界的尋訪之旅。
《野性之境》
野草鑽出人行道裂縫,樹根恣意破開柏油路面,
這些就像風暴與雪花,都是野性的徵象。
城市邊緣林地一如山巔,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
多數人長大後就忘了這些。
■ 回到麥克法倫的三部曲,特別是各位手上這本《野性之境》。這位劍橋大學教授的文字無疑地讓人熱情澎湃,讓人直想背起背包,跟著麥可法倫,走入群山、荒野與古道,探尋那些「不尋常」的地理學。——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本書和《心向群山》、《故道》一同構成羅伯特.麥克法倫的生涯代表作「地景與人心三部曲」。也正是在本書,麥克法倫開始正式施展他全套的文學本領,讓讀者跟著他打開視覺、聽覺、觸覺,從難以言喻的荒野地景中,一一指認出自然的神奇及神袐性,並召喚出我們面對荒野時生出的種種情緒——希望、喜悅、驚奇、慈悲、寧靜、安穩等,我們統稱為幸福的情緒。
那些生物、現象、地形地質,大多已從我們的感知、談論中消逝,也因而逐漸從我們的語言、心智中消逝,甚至連名稱也漸漸佚失,以致我們受到觸動時,常陷入失語。而麥克法倫的文學本領,正是在為我們補足這份失語。他不只是在引路、在打開探照燈凝視意義深刻的細節,更是在重建我們描述感動的語言,從而重建人類與荒野的親密性。
走出房子吧,遠赴高山、海角也好,只是走到河濱、公園,甚至幾條街外那片雜草叢生蜜峰熙攘的廢地、那株有鳥築巢的老樹也好,以自己為中心,繪製野性地圖,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活在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中,與遠古事件相連,也與其他生命相連。
「一旦思考土地時不再懷抱好奇,我們也就迷失了。」
將自然寫作傳統推向新高度,激發許多新興作家走出都巿
讓人重新理解,人類為什麼不能沒有荒野
不論是數千公尺險惡高峰、遙遠的荒野極境,抑或鄉間密布歷史符碼的古道,人們不斷遠離舒適,固執踏上能走、不能走的路,只為了透過原始步行,走入自己曲折隱密的心。
——我們以為是人類形塑了地景,其實地景也以種種微妙方式,形塑人心
小說家吳明益◎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洪廣冀◎文化評論人詹偉雄 深入導讀
《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
「山是所有自然風景的起點,同時也是終點。」
■ 當你翻開麥克法倫傑出的《心向群山》時,時間會短暫停止,亙古的心緒湧現。你會成為時間之山上的攀爬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闔上書頁時能平安歸來,帶著更深刻的靈魂歸來。——作家╱吳明益
聖母峰有我生平僅見最陡峭的稜線和最驚心動魄的懸崖。我心愛的……我沒辦法告訴妳,這座山讓我有多著迷。」這是1921年馬洛里在聖母峰營地上寫給愛妻的家書,幾天後,他在攻頂聖母峰的過程中,在離峰頂不遠的山坡上,永遠消失在一陣突然飄來的濃霧中。
本書就是試圖解釋怎麼會有這種事:一座山如何能夠全然「迷住」一個人?那樣非比尋常的強烈愛慕,如何能夠投注在終究也不過就是岩石和冰所堆起來的龐然大物上?那些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為何會把所愛之人輸給了山?這樣的著迷,並非馬洛里所獨有。越是文明、富裕的時代,就有越多人甘願拋棄平地舒適及所愛的一切,忍受各種精神及肉體痛苦,登上幾千公尺的高處。「為何登山?」成了最根本但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困惑著無數爬山及不爬山的人。
《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
每道轉彎可能都通往天堂
抑或每個角落都可能藏著地獄
■ 個人的閱讀必定充滿偏見,這一次,我的偏見是:英格蘭青壯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故道》,是我讀過的旅行文學著作中,幾近沒有匹敵者的孤峰之作。稍稍回想一下,上一回能有這麼巨大快感的閱讀經驗,要算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而那已是遙遠的往事了。——文化評論人╱詹偉雄
故道,舊日之道,是小徑,是路跡,既非霸道的柏油路,也非單調的人行道。
故道由眾人日復一日踩踏出來。作者麥克法倫說:「路徑是大地的習性,是兩廂情願的造物。」大地向人類展示自身習性,那些起伏、彎折、質地,邀請人類行走其上,而人類只踩出一道足以落腳的地方,融入,不對抗。這是人類和大地的默契,一種最親密,也最詩意的關係。
愛默生說:「萬事萬物都致力於書寫自身的歷史。」道徑上,處處是注記,那是人類、鳥獸、風、水流、陽光所留下的符號,而作者麥克法倫,便是這些注記的翻譯家。他以足為眼,閱讀大地、景物,並帶著重重叩問,不停追索人類為何自古便沈迷於行走,指出小徑穿越人心一如穿越地方,也指出步行不只是尋訪風景,向我們訴說:「這尤其是一本關於人和地的書:人透過步行而探索內心,而我們走過的地景,則透過種種微妙的方式形塑了我們。」
每條故道,由是皆指出一條通向遠方、回訪歷史、探戡內心的路徑。行走其上,正是在同時進行三段不同向度的旅程,觀看三種不同的風景。每走一回,都是一趟自我精神世界的尋訪之旅。
《野性之境》
野草鑽出人行道裂縫,樹根恣意破開柏油路面,
這些就像風暴與雪花,都是野性的徵象。
城市邊緣林地一如山巔,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
多數人長大後就忘了這些。
■ 回到麥克法倫的三部曲,特別是各位手上這本《野性之境》。這位劍橋大學教授的文字無疑地讓人熱情澎湃,讓人直想背起背包,跟著麥可法倫,走入群山、荒野與古道,探尋那些「不尋常」的地理學。——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本書和《心向群山》、《故道》一同構成羅伯特.麥克法倫的生涯代表作「地景與人心三部曲」。也正是在本書,麥克法倫開始正式施展他全套的文學本領,讓讀者跟著他打開視覺、聽覺、觸覺,從難以言喻的荒野地景中,一一指認出自然的神奇及神袐性,並召喚出我們面對荒野時生出的種種情緒——希望、喜悅、驚奇、慈悲、寧靜、安穩等,我們統稱為幸福的情緒。
那些生物、現象、地形地質,大多已從我們的感知、談論中消逝,也因而逐漸從我們的語言、心智中消逝,甚至連名稱也漸漸佚失,以致我們受到觸動時,常陷入失語。而麥克法倫的文學本領,正是在為我們補足這份失語。他不只是在引路、在打開探照燈凝視意義深刻的細節,更是在重建我們描述感動的語言,從而重建人類與荒野的親密性。
走出房子吧,遠赴高山、海角也好,只是走到河濱、公園,甚至幾條街外那片雜草叢生蜜峰熙攘的廢地、那株有鳥築巢的老樹也好,以自己為中心,繪製野性地圖,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活在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中,與遠古事件相連,也與其他生命相連。
「一旦思考土地時不再懷抱好奇,我們也就迷失了。」
目錄:
《心向群山》
推薦序|時間之山的攀爬者/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1. 著迷
2. 浩大的石頭書
3. 追逐恐懼
4. 冰河與冰:時間之河
5. 海拔:峰頂與視野
6. 走出地圖
7. 新天堂新地球
8. 聖母峰
9. 雪中野免
《野性之境》
導讀|向死而生/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1. 林
2. 島嶼
3. 谷地
4. 荒原
5. 森林
6. 河口
7. 海岬
8. 山巔
9. 葬地
10. 山脊
11. 沒徑
12. 風暴海灘
13. 鹽沼
14. 岩丘
15. 林
導讀|砂礫、浪花、鬼、魂與路上的個性——讀旅行文學的孤峰之作/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第一部 追蹤(英格蘭)
1. 跡
2. 徑
3. 白堊丘
4. 淤泥
第二部 追隨(蘇格蘭)
5. 向水之南
6. 向水之北
7. 泥炭地
8. 片麻岩
9. 花崗岩
第三部 漫遊(海外)
10. 石灰岩
11. 根
12. 冰
第四部 返鄉(英格蘭)
13. 雪
14. 燧石
15. 鬼魂
16. 印跡
《心向群山》
推薦序|時間之山的攀爬者/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1. 著迷
2. 浩大的石頭書
3. 追逐恐懼
4. 冰河與冰:時間之河
5. 海拔:峰頂與視野
6. 走出地圖
7. 新天堂新地球
8. 聖母峰
9. 雪中野免
《野性之境》
導讀|向死而生/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1. 林
2. 島嶼
3. 谷地
4. 荒原
5. 森林
6. 河口
7. 海岬
8. 山巔
9. 葬地
10. 山脊
11. 沒徑
12. 風暴海灘
13. 鹽沼
14. 岩丘
15. 林
導讀|砂礫、浪花、鬼、魂與路上的個性——讀旅行文學的孤峰之作/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第一部 追蹤(英格蘭)
1. 跡
2. 徑
3. 白堊丘
4. 淤泥
第二部 追隨(蘇格蘭)
5. 向水之南
6. 向水之北
7. 泥炭地
8. 片麻岩
9. 花崗岩
第三部 漫遊(海外)
10. 石灰岩
11. 根
12. 冰
第四部 返鄉(英格蘭)
13. 雪
14. 燧石
15. 鬼魂
16. 印跡
動物農莊(暢銷改版)
定價 $220元
優惠價 $165元
VIP價 $161元
鹿之歌
定價 $360元
優惠價 $270元
VIP價 $263元
躁鬱之心(最新修訂版)
定價 $400元
優惠價 $300元
VIP價 $292元
執刑官們
定價 $499元
優惠價 $369元
VIP價 $349元
地底城魔法暗湧【倫敦探案系列3】(2021年新版)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85元
VIP價 $274元
里爾克-軍旗手、致年青詩人十封信
定價 $320元
優惠價 $240元
VIP價 $227元
碎片人生(NETFLIX影集封面)
定價 $550元
優惠價 $424元
VIP價 $413元
時空旅人的沙漏(台灣版獨家印刷簽名扉頁)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15元
VIP價 $302元
虞美人草(經典珍藏版)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15元
VIP價 $302元
野蠻競技場:年輕的心與困難的山之最後告白
定價 $630元
優惠價 $473元
VIP價 $44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