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臺灣環境教育與韌性永續發展的指引 ★
★ 以野柳為座標,貫穿島嶼各角落,詮釋、建構屬於當代的新地方學 ★
★長時限的角度,同時「由陸看海」與「由海看陸」,重新理解人和海岸的關係★
◎野柳為何喚為「惡魔岬」?約4000歲的女王頭會不會消失?
◎大坌坑文化、馬賽人、金包里二媽、神明淨港……萬里蟹、虎鶇、黑鳶、藍磯鶇……為何齊聚於此?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如何把野柳帶入全世界?
◎海洋與自然的力量,是未來全人類健康福祉的依靠!
◎透過環境教育、地理關懷、歷史考古、海洋文化、自然生態、SDGs永續觀光、常民生活與地方發展,打造未來20年足可依憑的韌性環境治理典範。
◎使各地都能發展出永續精神,與可被傳誦的故事。
北海岸的野柳女王頭,可說是許多世代臺灣人共有的美好記憶,它不僅是一個海岸景點,更真實呈現一個具體而微的臺灣。
本書倡議之野柳學,是由地理、環境、人類、文化、生態學者與地方實踐者,以及觀光前瞻者對在地永續發展、環境教育提出的根本性關懷與發問。在此變動時代,氣候變遷、戰爭不斷、病毒細菌蔓延、AI與綠能等技術革命持續滾動,全球倡議SDGs、ESG,透過「野柳學」,我們將反思與建構未來10年、20年一套由下而上的新環境教育觀,以及區域地理學新路徑,打造未來各地方永續發展與治理典範。
本書分3大部分,12篇章,從地理學、當代環境教育思潮為引,拉開大尺度的視野;溯回千萬年前地史、人類文明足跡,開展歷史考古、海洋文化、自然生態演化多重視角;再近身切到現今SDGs倡議之國際間國家公園與環境教育的案例,注入永續觀光的活水,促進在地行動、環境教育、永續經濟與韌性發展。
海岸是陸地和海洋交界的區域,通常也是生產力和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造就許多不同的文化型態,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做為一個海洋國家,島嶼子民應瞭解如何看待海洋、面向海洋與世界。透過地質公園、國家公園等保育框架,借鏡全球疫後最新的旅遊觀念與經驗,包括美國國家公園、澳洲紐西蘭城市公園、日本、韓國濟州島等地,「野柳學」將成為座標,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指引。
女王頭彷若一顆珍珠,詮釋久遠時空下人類和海岸的關係。「海不是阻隔,而是道路。」文化遺產多樣性、地質與生態多樣性、民俗多樣性、種族多樣性,於此陸地的邊緣、海洋的起點,成為見證時間尺度遞變的所在。野柳岬是被打開的一扇門,是通往世界的海岬。
★ 以野柳為座標,貫穿島嶼各角落,詮釋、建構屬於當代的新地方學 ★
★長時限的角度,同時「由陸看海」與「由海看陸」,重新理解人和海岸的關係★
◎野柳為何喚為「惡魔岬」?約4000歲的女王頭會不會消失?
◎大坌坑文化、馬賽人、金包里二媽、神明淨港……萬里蟹、虎鶇、黑鳶、藍磯鶇……為何齊聚於此?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如何把野柳帶入全世界?
◎海洋與自然的力量,是未來全人類健康福祉的依靠!
◎透過環境教育、地理關懷、歷史考古、海洋文化、自然生態、SDGs永續觀光、常民生活與地方發展,打造未來20年足可依憑的韌性環境治理典範。
◎使各地都能發展出永續精神,與可被傳誦的故事。
北海岸的野柳女王頭,可說是許多世代臺灣人共有的美好記憶,它不僅是一個海岸景點,更真實呈現一個具體而微的臺灣。
本書倡議之野柳學,是由地理、環境、人類、文化、生態學者與地方實踐者,以及觀光前瞻者對在地永續發展、環境教育提出的根本性關懷與發問。在此變動時代,氣候變遷、戰爭不斷、病毒細菌蔓延、AI與綠能等技術革命持續滾動,全球倡議SDGs、ESG,透過「野柳學」,我們將反思與建構未來10年、20年一套由下而上的新環境教育觀,以及區域地理學新路徑,打造未來各地方永續發展與治理典範。
本書分3大部分,12篇章,從地理學、當代環境教育思潮為引,拉開大尺度的視野;溯回千萬年前地史、人類文明足跡,開展歷史考古、海洋文化、自然生態演化多重視角;再近身切到現今SDGs倡議之國際間國家公園與環境教育的案例,注入永續觀光的活水,促進在地行動、環境教育、永續經濟與韌性發展。
海岸是陸地和海洋交界的區域,通常也是生產力和自然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造就許多不同的文化型態,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做為一個海洋國家,島嶼子民應瞭解如何看待海洋、面向海洋與世界。透過地質公園、國家公園等保育框架,借鏡全球疫後最新的旅遊觀念與經驗,包括美國國家公園、澳洲紐西蘭城市公園、日本、韓國濟州島等地,「野柳學」將成為座標,成為地方永續發展的指引。
女王頭彷若一顆珍珠,詮釋久遠時空下人類和海岸的關係。「海不是阻隔,而是道路。」文化遺產多樣性、地質與生態多樣性、民俗多樣性、種族多樣性,於此陸地的邊緣、海洋的起點,成為見證時間尺度遞變的所在。野柳岬是被打開的一扇門,是通往世界的海岬。
目錄:
推薦序1 對野柳的情感漣漪,有了依靠的方向◎劉瑩三/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2 野柳學、學野柳◎湯錦惠/新空間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3 品味地景中的歲月與芬芳◎杜虹/自然文學作家
PART I 總論 海之視野——教育的 未來的
Chapter01 建構島嶼的環境保育新路徑——野柳學/林俊全
一 站上全球保育舞臺的機會——地質公園
二 啟蒙早、具進步性的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三 翻閱一本本地書——讓自然素養成為DNA
四 為臺灣的環境教育寫歷史
Chapter02 二十一世紀的地方學——以在地環境守護為名的「野柳學」,是韌性生活的出路/蘇淑娟
一 拉開空間、時間,看見地方社會的價值——在地環境守護的概念與技術
二 承擔所有依存於此的生命——地方環境和生活品質的關係
三 創造共生共榮的人文、自然環境新範式——環境治理的韌性
四 韌性的環境治理做為地方學2.0
一 根莖——從地理哲學到高原的實踐之路
二 空間實踐、空間再現——生物、非生物、文化面向
三 再現空間,野柳的三種讀景方式
四 將抽象空間轉化為可感知的地景,推動土地和區域永續發展
一 感受自己真實活著——自然連結為人類帶來健康與幸福
二 不論城市或荒野,公園為所有生命保留生機——健康的公園,健康的人
三 他山之石——澳洲與美國
四 持續演化的野柳學——觸發全民環境教育與保育行動
五 全社會轉型——成為內化的生活方式
一 環境永續必須含納在地生活與文化
二 流動的歷史——多元海洋文化下的臺灣特色
三 海洋面臨的問題,正是全人類共通的課題
四 野柳之為野柳——未來的多重可能
一 西班牙人把野柳帶入世界
二 季風、洋流、颱風和潮汐——塑造野柳的自然營力
三 生物多樣性與在地生活
四 海洋文化與漁村民俗交融出的信仰——神明淨港、二媽回野柳、褒歌
五 從在地歷史走向充滿活力的永續化
一 長時間尺度的海岸變遷與南島人群
二 海域互動帶來的影響與南島世界的形成
三 從海上來的「漢人」
四 怎麼看待人和海岸的關係
一 北海地標.馬賽先民
二 灣澳聚落.漁業生計
三 軍管餘緒.轉型觀光
四 解說資源.人文盤點
五 凍結在地名中的歷史
Chapter09擦亮北海岸——以國家風景區全面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看野柳學/周永暉
一 如大樹般的永續生態網——導入ESG、SDGs等價值鏈,全面衡平發展
二 野柳學——以地質公園建構起國家風景區海洋觀光新方向
三 風景區經營活用數位轉型是時代趨勢
四 國家風景區的躍進政策
一 建構新的旅遊記憶點
二 旅行的意義與價值——跨域、跨界新體驗
三 借鏡美國的野柳學
四 上位思考,Thinking Big——擴大尺度,以野柳做為臺灣地質公園旅遊入口
一 疫後前瞻趨勢,消費視角擒拿術——找出內在價值,成為身心靈能量來源!
二 智慧觀光,數位轉型駕馭術——導入科技、結合永續、融入溫度
三 體驗經濟,跨域整合不歸路——打造共同體
四 創意加值,政策創新永續路
五 只要用心、願意做,野柳學之永續觀光不難!
一 發揮具魅力的地方性——朝向地方永續的旅遊行動
二 把生態放在旅人心上——納入環境永續的地方認同
三 把利益留在地方——適地、具創意、有味道的經濟永續與資源商業化
四 新野柳行動:野柳地質公園生態博物館的想像與祝福
後記/林俊全
誌謝
參考文獻
推薦序1 對野柳的情感漣漪,有了依靠的方向◎劉瑩三/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
推薦序2 野柳學、學野柳◎湯錦惠/新空間公司總經理
推薦序3 品味地景中的歲月與芬芳◎杜虹/自然文學作家
PART I 總論 海之視野——教育的 未來的
Chapter01 建構島嶼的環境保育新路徑——野柳學/林俊全
一 站上全球保育舞臺的機會——地質公園
二 啟蒙早、具進步性的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三 翻閱一本本地書——讓自然素養成為DNA
四 為臺灣的環境教育寫歷史
Chapter02 二十一世紀的地方學——以在地環境守護為名的「野柳學」,是韌性生活的出路/蘇淑娟
一 拉開空間、時間,看見地方社會的價值——在地環境守護的概念與技術
二 承擔所有依存於此的生命——地方環境和生活品質的關係
三 創造共生共榮的人文、自然環境新範式——環境治理的韌性
四 韌性的環境治理做為地方學2.0
一 根莖——從地理哲學到高原的實踐之路
二 空間實踐、空間再現——生物、非生物、文化面向
三 再現空間,野柳的三種讀景方式
四 將抽象空間轉化為可感知的地景,推動土地和區域永續發展
一 感受自己真實活著——自然連結為人類帶來健康與幸福
二 不論城市或荒野,公園為所有生命保留生機——健康的公園,健康的人
三 他山之石——澳洲與美國
四 持續演化的野柳學——觸發全民環境教育與保育行動
五 全社會轉型——成為內化的生活方式
一 環境永續必須含納在地生活與文化
二 流動的歷史——多元海洋文化下的臺灣特色
三 海洋面臨的問題,正是全人類共通的課題
四 野柳之為野柳——未來的多重可能
一 西班牙人把野柳帶入世界
二 季風、洋流、颱風和潮汐——塑造野柳的自然營力
三 生物多樣性與在地生活
四 海洋文化與漁村民俗交融出的信仰——神明淨港、二媽回野柳、褒歌
五 從在地歷史走向充滿活力的永續化
一 長時間尺度的海岸變遷與南島人群
二 海域互動帶來的影響與南島世界的形成
三 從海上來的「漢人」
四 怎麼看待人和海岸的關係
一 北海地標.馬賽先民
二 灣澳聚落.漁業生計
三 軍管餘緒.轉型觀光
四 解說資源.人文盤點
五 凍結在地名中的歷史
Chapter09擦亮北海岸——以國家風景區全面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看野柳學/周永暉
一 如大樹般的永續生態網——導入ESG、SDGs等價值鏈,全面衡平發展
二 野柳學——以地質公園建構起國家風景區海洋觀光新方向
三 風景區經營活用數位轉型是時代趨勢
四 國家風景區的躍進政策
一 建構新的旅遊記憶點
二 旅行的意義與價值——跨域、跨界新體驗
三 借鏡美國的野柳學
四 上位思考,Thinking Big——擴大尺度,以野柳做為臺灣地質公園旅遊入口
一 疫後前瞻趨勢,消費視角擒拿術——找出內在價值,成為身心靈能量來源!
二 智慧觀光,數位轉型駕馭術——導入科技、結合永續、融入溫度
三 體驗經濟,跨域整合不歸路——打造共同體
四 創意加值,政策創新永續路
五 只要用心、願意做,野柳學之永續觀光不難!
一 發揮具魅力的地方性——朝向地方永續的旅遊行動
二 把生態放在旅人心上——納入環境永續的地方認同
三 把利益留在地方——適地、具創意、有味道的經濟永續與資源商業化
四 新野柳行動:野柳地質公園生態博物館的想像與祝福
後記/林俊全
誌謝
參考文獻
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子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89元
VIP價 $285元
台灣π: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38元
VIP價 $329元
聆聽樹木的聲音:台灣最專業的女樹木醫師,從風土歷史、景觀安排、修剪維護、綠化危機與都市微氣候,帶你找尋行道樹的自然力量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60元
VIP價 $336元
寄生蟲圖鑑:50種住在不可思議世界裡的居民(雙色增訂典藏版) / 大谷智通、目黑寄生蟲館 / 臉譜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11元
VIP價 $302元
我的山間初夏: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啟蒙手記(收錄《故道》、《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專文長篇導讀)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81元
VIP價 $274元
走入生態缸世界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15元
VIP價 $294元
德叔寵物聯合國:那些被動物追著跑的日子
定價 $520元
優惠價 $390元
VIP價 $380元
草木真情-故宮詩畫裡的植物學
定價 $750元
優惠價 $555元
VIP價 $525元
狗狗想要說什麼-超可愛!汪星人肢體語言超圖解
定價 $400元
優惠價 $300元
VIP價 $288元
動物的武器:從糞金龜、劍齒虎到人類,看物種戰鬥的演化與命運 / 道格拉斯.艾姆蘭 / 臉譜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81元
VIP價 $27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