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書店當月最佳選書
★新英格蘭筆會獎項得主的科技史、文化史好評之作
★本書出版後作者獲頒古根漢獎學金
▌不只是科技發明的紀錄,更是一則偉大的人類寓言──
我們如何從拚命抵禦黑暗,發展到須在耀眼奪目的世界裡,尋找夜晚最後的蹤跡?
輝煌陣容•齊聲推薦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陳雪玉|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莊德仁|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光的實用性和美感、以照明改善生活、利用光為一天創造更多的工作時間……
當我們追求光明,我們在追求什麼,真正追求到的又是什麼?
▌人類造出屬於自己的光──夜幕不再難以穿透;夜晚不再空寂;精神生活有了更多時間與空間可進退迴旋。
但我們的身體和心智是否真適應了沒有明暗分野、看不到星星的世界?
本書作者珍.布羅克斯用審視歷史的全新角度,講述人類與燈光交會的片刻:
從石器時代拉斯科洞窟壁畫旁的石燈說起,再談及蠟燭與其他燈具的緩慢演進,和周邊產業如捕鯨的興衰;
接著將焦點轉向煤氣燈的發明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作息,乃至衝擊全球生態;
更觀察到電力的發明(發現)如何把文明舞台打得愈加光亮,大大影響了世界發展。
讀者能重新認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造光的漫漫演進軌跡,同時對數百年前的科學家與企業家肅然起敬,
正因他們的發現與發明,才有現代便利的生活。而除了進步的生活科技,我們亦可從書中洞見更多值得關注的照明議題。
人類的「輝煌」歷史,有著漫長的軌跡……
◆冰河期人類使用石燈,在拉斯科洞窟藉極微弱的光,完成人類史上著名的壁畫。
黑暗曾大為限制人的活動時間與範圍,卻也使我們踏上追逐光的旅程。
◆燈具未普及化的年代,公用光源極為稀罕。中世紀為應付黑暗衍生出的治安問題,
城鎮夜晚實施宵禁、把民眾統統趕進屋。發展到後期,
各地市政機關開始架設路燈,毀燈被視為「反社會」,須受嚴刑懲罰。
◆十八世紀,捕鯨業因鯨油成為蠟燭重要原料而日漸繁榮,
鯨業如何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光明?而指引這些捕鯨船方向的燈塔又如何演進?
◆煤氣燈問世,提供了比蠟燭更明亮的選擇,但也帶來新問題。
這項新科技的隱憂,包含爆炸疑慮、空氣汙染,以及室內用燈者健康問題等。
◆愛迪生團隊逐步打造出更實用的燈:可照明十四小時的燈泡一問世,全美上下為之轟動。
隨著電力普及,愛迪生、特斯拉兩人傳奇的直流與交流電之爭也正式上演。
◆二戰時期,政府與民眾是如何協力減少夜間光亮,避免前來空襲的戰機將攻擊目標看得太過清楚?
◆新時代來臨,再生能源興起,現有供電系統應怎樣變得更加智慧、靈活,
繼而擺脫傳統的集中式電網?LED及OLED這兩種新式照明,能否為我們帶來不同的燈光想像?
照明科技搭配電力網的進步,使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文明的璀璨也得以分享給更多人。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益發依賴科技、離不開彼此、破壞更多生態環境。
爬梳歷史之餘,作者邀請讀者一同省思:光亮總是愈多愈好嗎?若能保留些許黑暗,社會是否會有更多的可能?
▌好評推薦
人類世界的演化史,也可說是人類發現火光、發明各種照明器具的演進史。
臉譜書房所出版的《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一書,
便是試圖將這光亮的演進歷程介紹給大眾認識。燈火的發明與使用改變了人類生活,
黑夜中的光亮讓人類克服日落而息的限制,更豐富了夜晚的生活,
也是讓人類文明更進化、更璀璨的過程。本書透過四大段落、廿一章的主題來詳述這段過往,
作者善用各種例子來鋪陳全書,內容淺顯易讀,十分適合中學生做為課外閱讀、培養閱讀素養的好素材,確實值得推薦。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世界有了光以後,真的就完全不一樣了。小時候晚上回家,遠遠的看見家門口昏黃的燈光,心裡就充滿溫暖。
如今處處充斥著多采多姿的各式光源,象徵我們的世界已經完全改頭換面。
然而,為了提供燈光所需的電力,卻大量耗竭了我們埋藏數億年的化石燃料,
也破壞了我們地球的環境。我們還是需要各種照明的燈光,但是卻需要改變提供燈光的電力來源──
要從化石燃料轉換為無碳的再生能源。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無可旁貸的重責大任。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聖經·創世紀》提到:「上帝創造天地,當時世界處於陰暗混沌,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自此之後光明與黑暗就分隔了。」這段話標示著光明是上帝的創造物,目地是遠離黑暗。
古希臘神話中,也記載著普羅米修斯偷竊阿波羅的火給世間的人類,
好讓人類出離黑暗的懲罰,享受文明的生活。從古至今,燈火就象徵著文明與進步。
本書作者聰慧地描述人類與燈火間抗拒與迎接的複雜辯證歷程,這類有趣的文化史寫法,值得推薦。
──莊德仁╱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新英格蘭筆會獎項得主的科技史、文化史好評之作
★本書出版後作者獲頒古根漢獎學金
▌不只是科技發明的紀錄,更是一則偉大的人類寓言──
我們如何從拚命抵禦黑暗,發展到須在耀眼奪目的世界裡,尋找夜晚最後的蹤跡?
輝煌陣容•齊聲推薦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陳雪玉|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莊德仁|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光的實用性和美感、以照明改善生活、利用光為一天創造更多的工作時間……
當我們追求光明,我們在追求什麼,真正追求到的又是什麼?
▌人類造出屬於自己的光──夜幕不再難以穿透;夜晚不再空寂;精神生活有了更多時間與空間可進退迴旋。
但我們的身體和心智是否真適應了沒有明暗分野、看不到星星的世界?
本書作者珍.布羅克斯用審視歷史的全新角度,講述人類與燈光交會的片刻:
從石器時代拉斯科洞窟壁畫旁的石燈說起,再談及蠟燭與其他燈具的緩慢演進,和周邊產業如捕鯨的興衰;
接著將焦點轉向煤氣燈的發明如何改變人類生活作息,乃至衝擊全球生態;
更觀察到電力的發明(發現)如何把文明舞台打得愈加光亮,大大影響了世界發展。
讀者能重新認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造光的漫漫演進軌跡,同時對數百年前的科學家與企業家肅然起敬,
正因他們的發現與發明,才有現代便利的生活。而除了進步的生活科技,我們亦可從書中洞見更多值得關注的照明議題。
人類的「輝煌」歷史,有著漫長的軌跡……
◆冰河期人類使用石燈,在拉斯科洞窟藉極微弱的光,完成人類史上著名的壁畫。
黑暗曾大為限制人的活動時間與範圍,卻也使我們踏上追逐光的旅程。
◆燈具未普及化的年代,公用光源極為稀罕。中世紀為應付黑暗衍生出的治安問題,
城鎮夜晚實施宵禁、把民眾統統趕進屋。發展到後期,
各地市政機關開始架設路燈,毀燈被視為「反社會」,須受嚴刑懲罰。
◆十八世紀,捕鯨業因鯨油成為蠟燭重要原料而日漸繁榮,
鯨業如何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光明?而指引這些捕鯨船方向的燈塔又如何演進?
◆煤氣燈問世,提供了比蠟燭更明亮的選擇,但也帶來新問題。
這項新科技的隱憂,包含爆炸疑慮、空氣汙染,以及室內用燈者健康問題等。
◆愛迪生團隊逐步打造出更實用的燈:可照明十四小時的燈泡一問世,全美上下為之轟動。
隨著電力普及,愛迪生、特斯拉兩人傳奇的直流與交流電之爭也正式上演。
◆二戰時期,政府與民眾是如何協力減少夜間光亮,避免前來空襲的戰機將攻擊目標看得太過清楚?
◆新時代來臨,再生能源興起,現有供電系統應怎樣變得更加智慧、靈活,
繼而擺脫傳統的集中式電網?LED及OLED這兩種新式照明,能否為我們帶來不同的燈光想像?
照明科技搭配電力網的進步,使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文明的璀璨也得以分享給更多人。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益發依賴科技、離不開彼此、破壞更多生態環境。
爬梳歷史之餘,作者邀請讀者一同省思:光亮總是愈多愈好嗎?若能保留些許黑暗,社會是否會有更多的可能?
▌好評推薦
人類世界的演化史,也可說是人類發現火光、發明各種照明器具的演進史。
臉譜書房所出版的《光明的追求:從獸脂、蠟燭、鯨油、煤氣到輸電網,點亮第一盞燈到人類輝煌文明的萬年演進史》一書,
便是試圖將這光亮的演進歷程介紹給大眾認識。燈火的發明與使用改變了人類生活,
黑夜中的光亮讓人類克服日落而息的限制,更豐富了夜晚的生活,
也是讓人類文明更進化、更璀璨的過程。本書透過四大段落、廿一章的主題來詳述這段過往,
作者善用各種例子來鋪陳全書,內容淺顯易讀,十分適合中學生做為課外閱讀、培養閱讀素養的好素材,確實值得推薦。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世界有了光以後,真的就完全不一樣了。小時候晚上回家,遠遠的看見家門口昏黃的燈光,心裡就充滿溫暖。
如今處處充斥著多采多姿的各式光源,象徵我們的世界已經完全改頭換面。
然而,為了提供燈光所需的電力,卻大量耗竭了我們埋藏數億年的化石燃料,
也破壞了我們地球的環境。我們還是需要各種照明的燈光,但是卻需要改變提供燈光的電力來源──
要從化石燃料轉換為無碳的再生能源。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無可旁貸的重責大任。
──汪中和╱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聖經·創世紀》提到:「上帝創造天地,當時世界處於陰暗混沌,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自此之後光明與黑暗就分隔了。」這段話標示著光明是上帝的創造物,目地是遠離黑暗。
古希臘神話中,也記載著普羅米修斯偷竊阿波羅的火給世間的人類,
好讓人類出離黑暗的懲罰,享受文明的生活。從古至今,燈火就象徵著文明與進步。
本書作者聰慧地描述人類與燈火間抗拒與迎接的複雜辯證歷程,這類有趣的文化史寫法,值得推薦。
──莊德仁╱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
目錄:
序 從太空看到的夜晚地球
第一部
第 一 章 拉斯科壁畫:第一盞燈
第 二 章 暗巷時代
第 三 章 海上燈籠
第 四 章 煤氣燈
第 五 章 臻至完美之焰
第二部
第 六 章 電力生活
第 七 章 白熾
第 八 章 難以承受之光:白城的故事
第 九 章 尼加拉大瀑布:長距離之光
第三部
第 十 章 新世紀,最後的火焰
第十一章 閃閃發光的東西
第十二章 獨自在黑暗之中
第十三章 農村電氣化
第十四章 冷光
第十五章 戰爭時期昔日黑夜的回歸
第十六章 拉斯科洞窟的發現
第四部
第十七章 一九六五年大停電
第十八章 想像下一種電網
第十九章 任光擺布
第二十章 少即是多
第二十一章 一瞬之光,未來之光
後 記 重訪拉斯科
序 從太空看到的夜晚地球
第一部
第 一 章 拉斯科壁畫:第一盞燈
第 二 章 暗巷時代
第 三 章 海上燈籠
第 四 章 煤氣燈
第 五 章 臻至完美之焰
第二部
第 六 章 電力生活
第 七 章 白熾
第 八 章 難以承受之光:白城的故事
第 九 章 尼加拉大瀑布:長距離之光
第三部
第 十 章 新世紀,最後的火焰
第十一章 閃閃發光的東西
第十二章 獨自在黑暗之中
第十三章 農村電氣化
第十四章 冷光
第十五章 戰爭時期昔日黑夜的回歸
第十六章 拉斯科洞窟的發現
第四部
第十七章 一九六五年大停電
第十八章 想像下一種電網
第十九章 任光擺布
第二十章 少即是多
第二十一章 一瞬之光,未來之光
後 記 重訪拉斯科
看得見的人類大遷徙:44個代表性主題,透過影像與資訊圖表,勾勒出人類移動的複雜歷史與多元樣貌
定價 $550元
優惠價 $413元
VIP價 $396元
八月砲火:資訊誤判如何釀成世界大戰【暢銷經典60週年紀念版】
定價 $680元
優惠價 $510元
VIP價 $476元
蘇聯簡史(1922-1991):真實存在的社會主義,蘇聯從生到死的故事
定價 $430元
優惠價 $314元
VIP價 $305元
台北眷村秘境:光陰苒荏的北投溫泉地及中心新村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74元
VIP價 $360元
帶你回花蓮:穿梭街市百年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60元
VIP價 $346元
歷史戰役:戰場大圖解
定價 $1,250元
優惠價 $938元
VIP價 $875元
當鐵鳥在天空飛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戰爭(三版)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60元
VIP價 $336元
硬箍起來(附名片型USB)
定價 $720元
優惠價 $540元
VIP價 $526元
家屋、貿易與歷史
定價 $430元
優惠價 $323元
VIP價 $314元
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
定價 $300元
優惠價 $228元
VIP價 $2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