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Giloo紀實影音平台,獨家合作線上觀影活動
●集結約書亞・奧本海默、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克里斯.凱利等全球著名導演專訪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翻滾吧!男孩》、《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紀錄片導演好評推薦!
約書亞‧奧本海默拍出震撼世人的紀錄片《殺人一舉》、《沉默一瞬》,試圖釐清1965年印尼「清洗共產黨」的血腥鎮壓歷史,卻從此被印尼政府限制入境。中東的阿拉伯之春吹進東南亞,克里斯.凱利不顧自身安危,緊隨著金邊居民完整記錄他們面對暴力徵收、拆遷時捨身取義的抗爭行動,完成典範之作《柬埔寨之春》。
「渴望改變的信念, 不會輕易被擊潰。」
紀實、顛覆、煽動、見證、傳達……紀錄片反轉觀點、改變世界之作還有更多:小川紳介以日本成田機場三里塚抗爭系列紀錄片影響了全球影像工作者,甚至催生出「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無國界醫生組織在前線為醫療奮戰不懈,同時藉影像記錄作為見證,讓世人得知戰地真實。
《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一書從「GAME-CHANGING DOCUMENTARISM」──形容大膽祭出轉捩策略時使用的「Game-changing」,與紀錄片主義「Documentarism」兩字相結合的本書自創詞──發想,以「改變世界」為主題深入訪談,探詢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推動紀錄片工作者們奮不顧身完成作品,讓觀影之人如我們都因此被震撼心靈,產生共同信念:「努力記錄眼前現實情況的紀錄片,其中必然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書這些人與作品再次定義了紀錄片,從中展現全新意義。其中包含:
導演阿比查邦(《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華麗之墓》)、
導演拉夫.迪亞茲(《驕陽逼近》、《悲傷祕密的搖籃曲》)、
導演原一男(《怒祭戰友魂》)、
社會運動者卡勒.拉森(「占領華爾街」行動)、
劇場導演高山明(《麥當勞廣播大學》)、
紀實攝影師亞雷希奧.馬莫(「為所有戰爭而存在的醫院」)……
以及重要紀錄片提案暨論壇主持者、影展策展人等,超過30名以上知名導演與相關工作者的深度訪談。另收錄日本紀錄片實驗祭典「Docu Memento」裡,新銳導演們的創作歷程圖表。
本書發想與編著者「SOMEONE'S GARDEN」,為日本知名藝文團體,從事雜誌、書籍的編輯、設計、app、影像製作、活動舉辦等相關藝文工作;成員為藝術家津留崎麻子,與雜誌編輯西村大助。團體「BUG」作為編輯協助,是由日本一群身懷使命感的紀錄片工作者組成,具備設計師、哲學家、編輯者多元身分;其舉辦的獨特祭典活動Docu Memento,邀請被視為社會問題的當事人、分享計畫的紀錄片導演,用自己的語言提出訴求與想法。透過兩個團體合作,展現出《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一書與眾不同的多重觀點與當世意義。
影像科技迅疾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手上的3C產品拍下紀實影像並擴散。當我們深入討論紀錄片的形式與功能,以釐清這些作品輕重之時,導演晉江在本書內闡述:「紀錄片是一個愛的過程。」藉著這句話,好像更容易理解何謂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裡我們看見導演對體操孩子們的關懷,甚至在16年後親眼見證主角拿下奧運奬牌;透過紀錄片《時代革命》、《理大圍城》,我們感同身受了抗爭民眾對香港深刻的愛……面對紛擾之年,藉由《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我們重新體認觀看現實的多重方式,看世界如何被這些作品與人改變,或,有機會,我們將能如何改變這世界。
與Giloo紀實影音平台獨家合作,隨書贈送30天線上觀影序號
關於 Giloo紀實影音:
Giloo的命名,來自於「紀錄」的發音,是台灣唯一以影展及議題為導向的影音平台,搜羅台灣與全世界最重要的電影,打造專屬於影迷的文化社群。
線上觀影書中大師級作品《柬埔寨之春》、《龐克海盜地獄首爾!》、《不丹少年轉大人》 、《1428 》......等,顛覆你對紀錄片的想像。
——影視界、媒體界工作者好評激推——
王祖鵬|地下電影
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資深影評人
李家驊|影像工作者/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李雪莉 Sherry Lee|《報導者》總編輯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林育賢|紀錄片導演
阿茲|視覺文化研究室主編
侯季然|紀錄片導演
柯金源|紀錄片工作者
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
傅榆|紀錄片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聞天祥|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王祖鵬|地下電影——
「 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一書,藉著縝密的行文邏輯,重新解構、雕塑人們對紀錄片的認識,透過作者時而輕盈、時而嚴肅的筆法,嘗試再次窺探紀錄片的複雜光譜,最後讀者望見的,是創作者們心中堅毅的溫柔鄉。」
影像工作者/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李家驊——
「 對當代世界與影像創作充滿熱情關懷的重要書寫。影像工作者必讀。」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
「 除了記錄國家春夏秋冬,書寫社會陰晴圓缺;拍紀錄片的人,總會想『改變點什麼』。」
視覺文化研究室主編|阿茲——
「 紀錄片不只是再現真實的一面鏡子,更是解剖世界的一把利刃,它能輻射出的,是鬆動現實穩定結構的希望與可能。」
紀錄片工作者|柯金源——
「在渾沌的時代,黯淡角落依然看得著亮光!」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郭力昕——
「 閱讀全球紀錄片工作者直面現實的不懈努力,能讓我們更勇敢的面對自己與世界。」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
「紀錄片雖然未必能改變世界,但卻能紀錄當下,刺激思考;這本書讓我們看紀錄片工作者眼中的當下,以及他們如何反思世界。」
●集結約書亞・奧本海默、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克里斯.凱利等全球著名導演專訪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翻滾吧!男孩》、《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紀錄片導演好評推薦!
約書亞‧奧本海默拍出震撼世人的紀錄片《殺人一舉》、《沉默一瞬》,試圖釐清1965年印尼「清洗共產黨」的血腥鎮壓歷史,卻從此被印尼政府限制入境。中東的阿拉伯之春吹進東南亞,克里斯.凱利不顧自身安危,緊隨著金邊居民完整記錄他們面對暴力徵收、拆遷時捨身取義的抗爭行動,完成典範之作《柬埔寨之春》。
「渴望改變的信念, 不會輕易被擊潰。」
紀實、顛覆、煽動、見證、傳達……紀錄片反轉觀點、改變世界之作還有更多:小川紳介以日本成田機場三里塚抗爭系列紀錄片影響了全球影像工作者,甚至催生出「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無國界醫生組織在前線為醫療奮戰不懈,同時藉影像記錄作為見證,讓世人得知戰地真實。
《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一書從「GAME-CHANGING DOCUMENTARISM」──形容大膽祭出轉捩策略時使用的「Game-changing」,與紀錄片主義「Documentarism」兩字相結合的本書自創詞──發想,以「改變世界」為主題深入訪談,探詢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推動紀錄片工作者們奮不顧身完成作品,讓觀影之人如我們都因此被震撼心靈,產生共同信念:「努力記錄眼前現實情況的紀錄片,其中必然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書這些人與作品再次定義了紀錄片,從中展現全新意義。其中包含:
導演阿比查邦(《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華麗之墓》)、
導演拉夫.迪亞茲(《驕陽逼近》、《悲傷祕密的搖籃曲》)、
導演原一男(《怒祭戰友魂》)、
社會運動者卡勒.拉森(「占領華爾街」行動)、
劇場導演高山明(《麥當勞廣播大學》)、
紀實攝影師亞雷希奧.馬莫(「為所有戰爭而存在的醫院」)……
以及重要紀錄片提案暨論壇主持者、影展策展人等,超過30名以上知名導演與相關工作者的深度訪談。另收錄日本紀錄片實驗祭典「Docu Memento」裡,新銳導演們的創作歷程圖表。
本書發想與編著者「SOMEONE'S GARDEN」,為日本知名藝文團體,從事雜誌、書籍的編輯、設計、app、影像製作、活動舉辦等相關藝文工作;成員為藝術家津留崎麻子,與雜誌編輯西村大助。團體「BUG」作為編輯協助,是由日本一群身懷使命感的紀錄片工作者組成,具備設計師、哲學家、編輯者多元身分;其舉辦的獨特祭典活動Docu Memento,邀請被視為社會問題的當事人、分享計畫的紀錄片導演,用自己的語言提出訴求與想法。透過兩個團體合作,展現出《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一書與眾不同的多重觀點與當世意義。
影像科技迅疾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手上的3C產品拍下紀實影像並擴散。當我們深入討論紀錄片的形式與功能,以釐清這些作品輕重之時,導演晉江在本書內闡述:「紀錄片是一個愛的過程。」藉著這句話,好像更容易理解何謂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裡我們看見導演對體操孩子們的關懷,甚至在16年後親眼見證主角拿下奧運奬牌;透過紀錄片《時代革命》、《理大圍城》,我們感同身受了抗爭民眾對香港深刻的愛……面對紛擾之年,藉由《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我們重新體認觀看現實的多重方式,看世界如何被這些作品與人改變,或,有機會,我們將能如何改變這世界。
與Giloo紀實影音平台獨家合作,隨書贈送30天線上觀影序號
關於 Giloo紀實影音:
Giloo的命名,來自於「紀錄」的發音,是台灣唯一以影展及議題為導向的影音平台,搜羅台灣與全世界最重要的電影,打造專屬於影迷的文化社群。
線上觀影書中大師級作品《柬埔寨之春》、《龐克海盜地獄首爾!》、《不丹少年轉大人》 、《1428 》......等,顛覆你對紀錄片的想像。
——影視界、媒體界工作者好評激推——
王祖鵬|地下電影
李幼鸚鵡鵪鶉小白文鳥|資深影評人
李家驊|影像工作者/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李雪莉 Sherry Lee|《報導者》總編輯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
林木材|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
林育賢|紀錄片導演
阿茲|視覺文化研究室主編
侯季然|紀錄片導演
柯金源|紀錄片工作者
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
傅榆|紀錄片工作者、紀錄片導演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聞天祥|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王祖鵬|地下電影——
「 紀錄片、劇情片某些時刻並非能明確畫清分界,它時常是模糊的,兩者也的確有其共通性——皆帶著導演『選擇』過後的觀點,在精敲細磨的蒙太奇之中,就藏著人為痕跡。因此關鍵的提問是,何謂虛與實?紀錄片必為真實?劇情片僅有虛假?或許,兩者本該返於『影像』,而影像便勢必反襯時局、映照生活、談論人性。《改變世界的紀錄片工作者們》一書,藉著縝密的行文邏輯,重新解構、雕塑人們對紀錄片的認識,透過作者時而輕盈、時而嚴肅的筆法,嘗試再次窺探紀錄片的複雜光譜,最後讀者望見的,是創作者們心中堅毅的溫柔鄉。」
影像工作者/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李家驊——
「 對當代世界與影像創作充滿熱情關懷的重要書寫。影像工作者必讀。」
紀錄片導演|李惠仁——
「 除了記錄國家春夏秋冬,書寫社會陰晴圓缺;拍紀錄片的人,總會想『改變點什麼』。」
視覺文化研究室主編|阿茲——
「 紀錄片不只是再現真實的一面鏡子,更是解剖世界的一把利刃,它能輻射出的,是鬆動現實穩定結構的希望與可能。」
紀錄片工作者|柯金源——
「在渾沌的時代,黯淡角落依然看得著亮光!」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兼院長|郭力昕——
「 閱讀全球紀錄片工作者直面現實的不懈努力,能讓我們更勇敢的面對自己與世界。」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
「紀錄片雖然未必能改變世界,但卻能紀錄當下,刺激思考;這本書讓我們看紀錄片工作者眼中的當下,以及他們如何反思世界。」
目錄:
給臺灣讀者的話
前言 何謂GAME-CHANGING DOCUMENTARISM
克里斯. 凱利:「渴望改變的信念, 不會輕易被擊潰」
第一章:
1-1 「主義」把世界淹沒那日
1-2 約書亞. 奧本海默:「只要得知解開暗號的方法」
1-3 卡勒. 拉森:「透過自由表現對抗消費社會」
1-4 鄭潤錫:「噪音無法傳達的語言, 便透過影像翻譯」
1-5 約翰. 伊克曼:「合理使用是深究民主主義本質的證明」
1-6 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見證與醫療的前線奮戰」
1-7 紀錄片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希望你在這裡》松井至
-《巡警生涯》傑特.雷伊可
-《歌的序章》河合宏樹
-《關於我的自由~SEALDs 2015 ~》西原孝至
第二章:
2-1 將世界連接的命運之船
2-2 原一男:「保持理想, 渴望自由」
2-3 Blackbox Film & Media:「不讓歷史重蹈覆轍,我們有監督之責」
2-4 亞雷希奧. 馬莫:「紀實攝影師是時代的目擊者」
2-5 晉江:「紀錄片是一個愛的過程」
2-6 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剛果摔角》內山直樹
-《一個人的福島》中村真夕
-《輪迴情》康世偉
第三章:
3-1 將真實編織成故事,為即將消失的聲音代言
3-2 拉夫.迪亞茲:「我的職責就是製作電影」
3-3 佩德羅.科斯塔:「若無法完整在電影裡呈現他們的故事,等於背叛」
3-4 高山明:「劇場創作不會只有單一類型」
3-5 潔米.米勒:「為遍體麟傷、失去珍惜之物的人帶來勇氣」
3-6 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李老師與三十個孩子》米本直樹
-《拉達克:每一個故事》奧間勝也
-《我眼裡的中國》關強
第四章:
4-1 紀錄片改變了什麼?
4-2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解放觀眾知覺,看見真實與現實的脆弱」
4-3 日本的紀錄片論壇與影展
-Tokyo Docs/天城靱彥
-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藤岡朝子
4-4 世界紀錄片論壇與影展
-Hot Docs/西恩.史密斯( 加拿大)
-IDFA DocLab/卡斯帕.松內( 荷蘭)
-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林木材( 臺灣)
4-5 紀錄片祭典新實驗: Docu Memento/BUG
4-6 文化雜誌《neoneo》與東京紀錄片影展/金子遊
4-7 SUNNY FILM( 電影發行商)/有田浩介
4-8 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Mothers of Change/恐怖分子的母親》竹岡寬俊
-《特許時間的終了》太田信吾
-《東京庫德人》日向史有
茱蒂思.奧斯頓:「多音交響的未來」
結語 紀錄片的夢想仍將持續
給臺灣讀者的話
前言 何謂GAME-CHANGING DOCUMENTARISM
克里斯. 凱利:「渴望改變的信念, 不會輕易被擊潰」
第一章:
1-1 「主義」把世界淹沒那日
1-2 約書亞. 奧本海默:「只要得知解開暗號的方法」
1-3 卡勒. 拉森:「透過自由表現對抗消費社會」
1-4 鄭潤錫:「噪音無法傳達的語言, 便透過影像翻譯」
1-5 約翰. 伊克曼:「合理使用是深究民主主義本質的證明」
1-6 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見證與醫療的前線奮戰」
1-7 紀錄片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希望你在這裡》松井至
-《巡警生涯》傑特.雷伊可
-《歌的序章》河合宏樹
-《關於我的自由~SEALDs 2015 ~》西原孝至
第二章:
2-1 將世界連接的命運之船
2-2 原一男:「保持理想, 渴望自由」
2-3 Blackbox Film & Media:「不讓歷史重蹈覆轍,我們有監督之責」
2-4 亞雷希奧. 馬莫:「紀實攝影師是時代的目擊者」
2-5 晉江:「紀錄片是一個愛的過程」
2-6 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剛果摔角》內山直樹
-《一個人的福島》中村真夕
-《輪迴情》康世偉
第三章:
3-1 將真實編織成故事,為即將消失的聲音代言
3-2 拉夫.迪亞茲:「我的職責就是製作電影」
3-3 佩德羅.科斯塔:「若無法完整在電影裡呈現他們的故事,等於背叛」
3-4 高山明:「劇場創作不會只有單一類型」
3-5 潔米.米勒:「為遍體麟傷、失去珍惜之物的人帶來勇氣」
3-6 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李老師與三十個孩子》米本直樹
-《拉達克:每一個故事》奧間勝也
-《我眼裡的中國》關強
第四章:
4-1 紀錄片改變了什麼?
4-2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解放觀眾知覺,看見真實與現實的脆弱」
4-3 日本的紀錄片論壇與影展
-Tokyo Docs/天城靱彥
-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藤岡朝子
4-4 世界紀錄片論壇與影展
-Hot Docs/西恩.史密斯( 加拿大)
-IDFA DocLab/卡斯帕.松內( 荷蘭)
-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林木材( 臺灣)
4-5 紀錄片祭典新實驗: Docu Memento/BUG
4-6 文化雜誌《neoneo》與東京紀錄片影展/金子遊
4-7 SUNNY FILM( 電影發行商)/有田浩介
4-8 紀錄片主義的解剖學
-《Mothers of Change/恐怖分子的母親》竹岡寬俊
-《特許時間的終了》太田信吾
-《東京庫德人》日向史有
茱蒂思.奧斯頓:「多音交響的未來」
結語 紀錄片的夢想仍將持續
魔杖之外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55元
VIP價 $336元
大師運鏡2:觸動人心的100種電影拍攝技巧,拍出高張力X創意感的好電影(二版)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38元
VIP價 $320元
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小艷秋回憶錄
定價 $360元
優惠價 $270元
VIP價 $259元
潮浪群雄1~3套書:那些做電影的人(贈限量簽名海報)
定價 $1,850元
優惠價 $1,332元
VIP價 $1,295元
叩問:藍祖蔚的台灣電影備忘錄
定價 $700元
優惠價 $553元
VIP價 $525元
新制多益高分出擊:800題聽讀測驗+完整解析(附MP3)
定價 $550元
優惠價 $435元
VIP價 $413元
鏤空與浮雕III:幻滅,也是一種成全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42元
VIP價 $329元
台影歲月
定價 $260元
優惠價 $205元
VIP價 $198元
大師運鏡3:邁向頂尖的100種電影拍攝技巧,突破平庸的鏡位設計與導演思維(二版)
定價 $460元
優惠價 $345元
VIP價 $327元
風塵前後:一部電影、一個攝影者、一個時代的風塵
定價 $1,800元
優惠價 $1,314元
VIP價 $1,2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