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克所說的「新社會」,是指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樣的「新社會」不是一定要達到永垂不朽或完美無缺,也不是要追求純粹的理想主義,而是一個能讓當代人安
身立命且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社會。人們過度追求並依賴政治的各種「主義」,卻輕忽人性尊嚴和公民精神,這是荒唐可笑的,因為任何主義都不能治好當代邪惡之頑疾,不能解救人之精
神危機,不能喚醒麻木的道德,無法替代先知去呼喚悔悟,甚至無法替代詩人吟誦尊嚴。杜拉克的「新社會」觀不落俗套,拒絕功利主義,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色彩。
杜拉克關於工業社會理論的闡述主要見於如下三部佳作:1942 年《工業人的未來》、1946年《公司的概念》以及首版於1950 年的《新社會》,堪稱杜拉克工業社會理論「三部曲」。
《工業人的未來》前瞻性地討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能出現的工業社會組織狀況以及組織管理的問題等,他相信「企業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體」,一個自由而正常運作的工業社會的新觀念、新理想、新邏輯能夠成就新的西方文明,工業秩序和管理原則會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結構。《公司的概念》是杜拉克的第一部「管理學專著」,提出企業應該在「地方分權制度」基礎上建立「能夠自我管理的工廠社區」,培養「願意負責任的員工」,建立「品質管理小組」,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員工的工作生活品質。
《新社會》是前兩本著作的發展和進深,書名有個副標題〈工業秩序剖析〉(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這是該書的點睛之筆,旨在探討新社會中工業企業的管理和秩序。全書
九個部分都圍繞工業秩序原則展開,即工業企業、經濟衝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層的職能、消除無產階級、組織的聯邦制度、工廠社群自治、工會之公民精神。工業社會的主要理念是「工業人或工業群體的生存與工作邏輯」,核心內容是「工業社會秩序和管理原則」。杜拉克把個人放入社會組織結構中,組織只是表面,個體的人是實質─工業社會的組織學、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以及知識社會的管理都必須基於人,企業組織最需要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和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身立命且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社會。人們過度追求並依賴政治的各種「主義」,卻輕忽人性尊嚴和公民精神,這是荒唐可笑的,因為任何主義都不能治好當代邪惡之頑疾,不能解救人之精
神危機,不能喚醒麻木的道德,無法替代先知去呼喚悔悟,甚至無法替代詩人吟誦尊嚴。杜拉克的「新社會」觀不落俗套,拒絕功利主義,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色彩。
杜拉克關於工業社會理論的闡述主要見於如下三部佳作:1942 年《工業人的未來》、1946年《公司的概念》以及首版於1950 年的《新社會》,堪稱杜拉克工業社會理論「三部曲」。
《工業人的未來》前瞻性地討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能出現的工業社會組織狀況以及組織管理的問題等,他相信「企業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體」,一個自由而正常運作的工業社會的新觀念、新理想、新邏輯能夠成就新的西方文明,工業秩序和管理原則會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結構。《公司的概念》是杜拉克的第一部「管理學專著」,提出企業應該在「地方分權制度」基礎上建立「能夠自我管理的工廠社區」,培養「願意負責任的員工」,建立「品質管理小組」,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員工的工作生活品質。
《新社會》是前兩本著作的發展和進深,書名有個副標題〈工業秩序剖析〉(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這是該書的點睛之筆,旨在探討新社會中工業企業的管理和秩序。全書
九個部分都圍繞工業秩序原則展開,即工業企業、經濟衝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層的職能、消除無產階級、組織的聯邦制度、工廠社群自治、工會之公民精神。工業社會的主要理念是「工業人或工業群體的生存與工作邏輯」,核心內容是「工業社會秩序和管理原則」。杜拉克把個人放入社會組織結構中,組織只是表面,個體的人是實質─工業社會的組織學、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以及知識社會的管理都必須基於人,企業組織最需要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和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目錄:
導讀 工業社會之現代性 陳馴
1993 年版序
1962 年版序
前言 工業世界革命
第一部 工業組織
第 1 章 新社會秩序
第 2 章 現代社會的工業組織
第 3 章 工業組織解剖學
第 4 章 避免虧損法則
第 5 章 更高產量法則
第 6 章 獲利能力與績效
第二部 工業秩序問題:經濟衝突
第 7 章 薪資衝突中真正的問題
第 8 章 工人對更高產量的抵制
第 9 章 對利潤的敵意
第三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層與工會
第 10 章 管理層可否是正當的治理機構?
第 11 章 工會制度能否存活?
第 12 章 工會需求及公共福利
第 13 章 工會領導者的困境
第 14 章 組織內的效忠分裂
第四部 工業秩序問題:工廠社群
第 15 章 個人對身分和功能的需求
第 16 章 對管理者態度的要求
第 17 章 工作的人
第 18 章 真的缺乏機會嗎?
第 19 章 溝通鴻溝
第 20 章 投幣機與蕭條震撼
第五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職能
第 21 章 管理層的三重工作
第 22 章 管理層為何失職
第 23 章 未來的管理者將從何而來?
第 24 章 規模龐大是否是良好管理的障礙?
第六部 工業秩序原則:無產階級消亡
第 25 章 作為資本資源的勞動力
第 26 章 可預期收入和就業
第 27 章 工人與利潤的利害關係
第 28 章 失業的威脅
第七部 工業秩序原則:聯邦式管理組織
第 29 章 「人的研究對象應該是組織」
第 30 章 分權化與聯邦制
第 31 章 競爭性市場對管理層是否必要?
第八部 工業秩序原則:自治工廠社群
第 32 章 管理層與社群自治機構
第 33 章 「管理層必須管理」
第 34 章 工人與工廠治理機構
第 35 章 工會與工廠治理機構
第九部 工業秩序原則:作為公民的工會
第 36 章 合理的薪資政策
第 37 章 工會對公民應有多少控制權?
第 38 章 當罷工變得難以承受
結論 自由的工業社會
1962年版後記
導讀 工業社會之現代性 陳馴
1993 年版序
1962 年版序
前言 工業世界革命
第一部 工業組織
第 1 章 新社會秩序
第 2 章 現代社會的工業組織
第 3 章 工業組織解剖學
第 4 章 避免虧損法則
第 5 章 更高產量法則
第 6 章 獲利能力與績效
第二部 工業秩序問題:經濟衝突
第 7 章 薪資衝突中真正的問題
第 8 章 工人對更高產量的抵制
第 9 章 對利潤的敵意
第三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層與工會
第 10 章 管理層可否是正當的治理機構?
第 11 章 工會制度能否存活?
第 12 章 工會需求及公共福利
第 13 章 工會領導者的困境
第 14 章 組織內的效忠分裂
第四部 工業秩序問題:工廠社群
第 15 章 個人對身分和功能的需求
第 16 章 對管理者態度的要求
第 17 章 工作的人
第 18 章 真的缺乏機會嗎?
第 19 章 溝通鴻溝
第 20 章 投幣機與蕭條震撼
第五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職能
第 21 章 管理層的三重工作
第 22 章 管理層為何失職
第 23 章 未來的管理者將從何而來?
第 24 章 規模龐大是否是良好管理的障礙?
第六部 工業秩序原則:無產階級消亡
第 25 章 作為資本資源的勞動力
第 26 章 可預期收入和就業
第 27 章 工人與利潤的利害關係
第 28 章 失業的威脅
第七部 工業秩序原則:聯邦式管理組織
第 29 章 「人的研究對象應該是組織」
第 30 章 分權化與聯邦制
第 31 章 競爭性市場對管理層是否必要?
第八部 工業秩序原則:自治工廠社群
第 32 章 管理層與社群自治機構
第 33 章 「管理層必須管理」
第 34 章 工人與工廠治理機構
第 35 章 工會與工廠治理機構
第九部 工業秩序原則:作為公民的工會
第 36 章 合理的薪資政策
第 37 章 工會對公民應有多少控制權?
第 38 章 當罷工變得難以承受
結論 自由的工業社會
1962年版後記
一張通往改變的車票(套書)
定價 $2,000元
優惠價 $1,500元
VIP價 $1,440元
AI 2.0時代的新商業思維
定價 $550元
優惠價 $413元
VIP價 $402元
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不用懂艱深數學,一本掌握商業世界運作的邏輯 / 中谷 武、中村 保 / 商周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33元
VIP價 $324元
有限理性:行為經濟學入門首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共舞,理解人類真實行為的最佳工具【經典紀念版】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29元
VIP價 $315元
更動盪的未來經濟:加拿大央行前總裁,揭示不可忽視的全球風險與潛在機會
定價 $460元
優惠價 $345元
VIP價 $322元
新創社群之道:創業者、投資人,與夢想家的價值協作連結,打造「#先付出」的新創生態圈
定價 $600元
優惠價 $450元
VIP價 $450元
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1
定價 $360元
優惠價 $270元
VIP價 $259元
不平等的錯覺:意識形態混戰下的謬誤與真相【軟精裝典藏版】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50元
VIP價 $336元
【五南書展】圖解財務報表分析(伍)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11元
VIP價 $294元
思考圖譜:職場商場致勝祕笈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85元
VIP價 $2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