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開放給人民自己去選擇,
一切就沒事了嗎
《醫學的張力》X《照護的邏輯》,面對複雜難料的醫學,我們相互守候
★ ★ ★
《醫學的張力》
◉為什麼沒有完美的疫苗
◉「科學問題就用科學方法解決」這句話沒問題嗎
◉應該說服別人選擇特定廠牌的疫苗嗎
◉醫學不確定,在一個民主社會,我們如何一起面對
我們常把「科學的問題就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掛嘴邊,但是,醫學這門特別的知識,它的「科學面」,因為身心互動的隱晦難解,有時候很難釐清因果關係,不僅古代如此,就連醫學發達的當代也依舊被深深困擾著,這就是作者所指的「醫學的破洞」。
這個破洞讓疫苗不完美,讓療效不確定,讓許多爭議發生。面對這樣難以脫身的困境,我們個人該如何面對?一個民主的社會又該如何一同思考對話呢
當疫苗的不良反應持續發生,科學檢視無法證明有因果關聯,群體大尺度的人口流行統計學又無法排除可能的因果關聯,我們該如何拿捏個人的利益和群體的福祉之間的權重
就算遵從醫學的黃金定律「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也無法保證這就是好科學,因為有實驗組,就有安慰劑組,誰會願意被分到安慰劑組呢?過去曾有病患權益運動挑戰了這樣的金科玉律,結果產生了更好的醫學、更好的醫生和更有力量的病人。
本書從八個案例討論醫學的複雜性,層層剝除我們的迷障,釐清不同層次的知識特性,幫助我們理性思考利弊得失,長遠來說,群體的利益最終很可能反過來也保護了個體健康。討論健康議題等於在討論政治,裡面充斥著各式價值觀,無論如何,科學不完美,但很可能還是我們的最佳選項。
*原書名為《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新版內容經過重新編修、收錄新譯序,並增加各界推薦理由
《照護的邏輯》
入圍二○一○年英國社會學協會(BSA)「健康與疾病社會學」書卷獎
與疾病共處,是我們逃不了的命運,
但「什麼是好的照護?」
我們以為,醫護人員給予病人越多的資訊、越詳盡的解釋、越透明的知情同意,醫病關係就越順暢,病人越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過著更理想的生活,但實情比這個還複雜。
過去,我們共同抵抗醫療霸權,擘畫出更多病人的主動性,但「選擇的邏輯」並沒有打造出對病人最適合的照護情境。在「選擇的邏輯」下,病人表達了意願,做出了選擇之後,一切就要自行負責,無論疾病多麼不可預期,日常多麼出乎意料,一旦事情出了差錯,病患只能抱持悔恨和罪惡感。
透過荷蘭某家醫院的民族誌田野觀察,作者以糖尿病患為研究對象,結合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面向,提煉出「照護的邏輯」。照護不只是「溫柔的愛」,在這邏輯之下,「行動」先於「判斷」,「實作」先於「事實」,沒有什麼事情是被保證的,沒有什麼決定是做了就能心想事成的。病患、醫護人員、技術、儀器等各項元素在日常中不斷協調、不斷修補(doctoring),我們得持續堅定地做些嘗試。生活(名詞)的好壞不是重點,要點是如何「過生活」(動詞)。
照護的邏輯講求「關注」,在病患做了選擇之後,仍不斷地給予關注,才能彌補選擇之後,病患被施予的「忽略」。照護的邏輯期望病人主動積極,醫護人員實踐醫療專業更多的可能性。不過,不要超過極限,因為我們終究得(學會)放手,面對死亡。
作者長期蹲點荷蘭地區醫院,用人類學之眼,加上哲學思辨,凝視現代人的重要疾病——糖尿病,以此為觀察焦點,提出「照護的邏輯」之下的病患該如何自處,外人又該如何協助讓他們與疾病共存。這本書描繪一個理想的照護體系,適合醫護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社會科學愛好者作為思想的種子。
一切就沒事了嗎
《醫學的張力》X《照護的邏輯》,面對複雜難料的醫學,我們相互守候
★ ★ ★
《醫學的張力》
◉為什麼沒有完美的疫苗
◉「科學問題就用科學方法解決」這句話沒問題嗎
◉應該說服別人選擇特定廠牌的疫苗嗎
◉醫學不確定,在一個民主社會,我們如何一起面對
我們常把「科學的問題就用科學的方法解決」掛嘴邊,但是,醫學這門特別的知識,它的「科學面」,因為身心互動的隱晦難解,有時候很難釐清因果關係,不僅古代如此,就連醫學發達的當代也依舊被深深困擾著,這就是作者所指的「醫學的破洞」。
這個破洞讓疫苗不完美,讓療效不確定,讓許多爭議發生。面對這樣難以脫身的困境,我們個人該如何面對?一個民主的社會又該如何一同思考對話呢
當疫苗的不良反應持續發生,科學檢視無法證明有因果關聯,群體大尺度的人口流行統計學又無法排除可能的因果關聯,我們該如何拿捏個人的利益和群體的福祉之間的權重
就算遵從醫學的黃金定律「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也無法保證這就是好科學,因為有實驗組,就有安慰劑組,誰會願意被分到安慰劑組呢?過去曾有病患權益運動挑戰了這樣的金科玉律,結果產生了更好的醫學、更好的醫生和更有力量的病人。
本書從八個案例討論醫學的複雜性,層層剝除我們的迷障,釐清不同層次的知識特性,幫助我們理性思考利弊得失,長遠來說,群體的利益最終很可能反過來也保護了個體健康。討論健康議題等於在討論政治,裡面充斥著各式價值觀,無論如何,科學不完美,但很可能還是我們的最佳選項。
*原書名為《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新版內容經過重新編修、收錄新譯序,並增加各界推薦理由
《照護的邏輯》
入圍二○一○年英國社會學協會(BSA)「健康與疾病社會學」書卷獎
與疾病共處,是我們逃不了的命運,
但「什麼是好的照護?」
我們以為,醫護人員給予病人越多的資訊、越詳盡的解釋、越透明的知情同意,醫病關係就越順暢,病人越能做出正確的決定,過著更理想的生活,但實情比這個還複雜。
過去,我們共同抵抗醫療霸權,擘畫出更多病人的主動性,但「選擇的邏輯」並沒有打造出對病人最適合的照護情境。在「選擇的邏輯」下,病人表達了意願,做出了選擇之後,一切就要自行負責,無論疾病多麼不可預期,日常多麼出乎意料,一旦事情出了差錯,病患只能抱持悔恨和罪惡感。
透過荷蘭某家醫院的民族誌田野觀察,作者以糖尿病患為研究對象,結合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面向,提煉出「照護的邏輯」。照護不只是「溫柔的愛」,在這邏輯之下,「行動」先於「判斷」,「實作」先於「事實」,沒有什麼事情是被保證的,沒有什麼決定是做了就能心想事成的。病患、醫護人員、技術、儀器等各項元素在日常中不斷協調、不斷修補(doctoring),我們得持續堅定地做些嘗試。生活(名詞)的好壞不是重點,要點是如何「過生活」(動詞)。
照護的邏輯講求「關注」,在病患做了選擇之後,仍不斷地給予關注,才能彌補選擇之後,病患被施予的「忽略」。照護的邏輯期望病人主動積極,醫護人員實踐醫療專業更多的可能性。不過,不要超過極限,因為我們終究得(學會)放手,面對死亡。
作者長期蹲點荷蘭地區醫院,用人類學之眼,加上哲學思辨,凝視現代人的重要疾病——糖尿病,以此為觀察焦點,提出「照護的邏輯」之下的病患該如何自處,外人又該如何協助讓他們與疾病共存。這本書描繪一個理想的照護體系,適合醫護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社會科學愛好者作為思想的種子。
目錄:
《醫學的張力》
導論:醫學既是科學,也是救助
第一章 醫學的核心破洞:安慰劑效應
第二章 以假亂真:冒牌醫師
第三章、扁桃腺:診斷與處理不確定性
第四章 另類醫療:維他命C與癌症的例子
第五章 雅痞感冒、纖維肌痛以及其他受到爭議的疾病
第六章 拒絕死亡:CPR
第七章 愛滋病患運動
第八章 疫苗注射與父母的權利:MMR(麻疹、腮腺炎與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以及百日咳
譯後記
新譯後記
《照護的邏輯》
推薦序 與疾病共存:瑣碎而務實的日常努力 陳俐伊(護理師、陽明科技與社會所碩士)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兩種邏輯
第二章 消費者或病人?
第三章 公民和身體
第四章 管理vs.修補
第五章 個人和集體
第六章 良好的措施
致 謝
譯後記 翻譯的照護邏輯
回應 作為在地實作的使用手冊 林文源(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醫學的張力》
導論:醫學既是科學,也是救助
第一章 醫學的核心破洞:安慰劑效應
第二章 以假亂真:冒牌醫師
第三章、扁桃腺:診斷與處理不確定性
第四章 另類醫療:維他命C與癌症的例子
第五章 雅痞感冒、纖維肌痛以及其他受到爭議的疾病
第六章 拒絕死亡:CPR
第七章 愛滋病患運動
第八章 疫苗注射與父母的權利:MMR(麻疹、腮腺炎與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以及百日咳
譯後記
新譯後記
《照護的邏輯》
推薦序 與疾病共存:瑣碎而務實的日常努力 陳俐伊(護理師、陽明科技與社會所碩士)
繁體中文版作者序
前 言
第一章 兩種邏輯
第二章 消費者或病人?
第三章 公民和身體
第四章 管理vs.修補
第五章 個人和集體
第六章 良好的措施
致 謝
譯後記 翻譯的照護邏輯
回應 作為在地實作的使用手冊 林文源(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護眼料理!吃出好眼力
定價 $350元
優惠價 $263元
VIP價 $256元
圖解生理學更新版
定價 $320元
優惠價 $240元
VIP價 $224元
圖解綠拿鐵完美配方:看圖備料輕鬆打,66種提升能量、排毒瘦身,好喝到乾杯的紐約風綠植蔬果飲
定價 $330元
優惠價 $248元
VIP價 $238元
腸保健康好胃來:台灣消化權威林肇堂教授,許你一個順暢人生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55元
VIP價 $336元
50+開始!遠離失智練習題366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285元
VIP價 $277元
超預期壽命Ⅰ+Ⅱ
定價 $1,000元
優惠價 $740元
VIP價 $720元
認識妥瑞症(2版)
定價 $380元
優惠價 $323元
VIP價 $300元
易醫芳療之五行精油全書 / 龍妙華 / 商周
定價 $780元
優惠價 $560元
VIP價 $546元
潘子明益生菌健康研究室: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大病症的保健功效
定價 $500元
優惠價 $370元
VIP價 $355元
空腹才是最強的良藥:抗癌成功醫師打造不易生病體質的終極飲食法!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29元
VIP價 $3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