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SKIN
JANUSKIN

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型號/ISBN:9786269564682

品牌/出版社:左岸

製造商/作者:黃宣衛

上市日/出版日:2022-04-08

規格:平裝/14.8x21x1.8cm/352頁

數  量:

定價:$450元

特惠價:$338 元

VIP價:$315 元

配送方式: 超商、宅配

配送地區:台澎金馬

付款方式:ATM、信用卡、貨到付款、取貨付款

與好友分享
我們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
池上,或許是台灣最有名、自我經營最成功的鄉鎮。
在「地方創生」這個名詞尚未成為流行用語之前,伯朗大道、金城武樹,還有那片無敵稻景,早已成為我們講到池上時理所當然浮現出的景象。「池上米」、「秋收稻穗藝術節」,更是將當地主要產業及歲時活動,成功打造成品牌、行銷推廣的知名案例。
池上如何成為池上?或許我們該問的是:台灣的地方社會具備怎樣的能動性,除了壯大自身,更為台灣的未來摸索出一條可能的出路
本書從講述這塊平原的歷史及人群開始。從清代到戰後,不同統治者的治理政策及疆域劃定,地理政治上的界線逐漸明確;從島內到島外,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住民陸續移入,產業生計、人群互動、宗教儀式,一步一步凝聚出池上的「地方感」。
1990年代之後,WTO帶來的稻米產業衝擊、城鄉差距及人口組成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新自由主義經濟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造成影響,池上結合官方資源與民間動能,推動池上米認證、發展兼顧生態與觀光的大坡池國家級濕地和無敵稻景等景點,充實地方經濟,並進行各種形式的財富再分配,規畫出一套改變地方的社福制度。
三十年前,社區發展、社區總體營造蔚為風潮,近幾年則轉型為地方創生,但我們究竟如何想像地方發展的可能性?或者說,我們「該」如何想像?而人類學的視角可以為地方創生帶來怎樣不同的視野?
傳統人類學擅長村落研究,透過田野調查及歷史文獻的爬梳撰寫地方的故事。《成為池上》將空間尺度擴大到鄉鎮層次,納入「政府」與「人」的互動,並著重描寫每一個人的行動是如何環環牽動地方的改變;本書也將池上近三十年來的變化嵌進台灣社會發展脈絡,從過去的社造到今日的地方創生,地方社會的民主參與,何嘗不是社會運動回歸在地的生活實踐呢
《成為池上》從對「池上現象」的好奇,寫出一個「池上如何成為池上」的故事。
目錄:
自序
導論
「池上」成為一個品牌・東台灣及其當前處境・民間動能、國家治理與池上社造路・研究過程、方法與各章重點

第一章 池上這個地方
近代定居到疆域確定・聚落分布與地景變化‧產業、國家政策與移民・家族與地方政治生態・全鄉宗教活動概觀

第二章 社造與地方社會
台灣的社造政策與發展‧1990年代池上地方社會的轉變‧大坡池與民間力量崛起

第三章 稻米產業、無敵稻景與新自由主義
擺盪在自由貿易與保價收購下的稻米產業・池上米的產地認證・稻米的觀光及文化價值

第四章 觀光、在地性與地方治理
蓬勃發展的觀光產業・空間地景與在地生活・米鄉治理

第五章 以鄉為社造單位如何可能?
國家形塑下的地方社會・行政與市場中心的移轉・宗教活動與地方感的形成・社區發展協會與民間團體合作的池上地方社造・稻米產業、地景維護與觀光發展・稻米之鄉的再分配政治

結語 想望「地方」的未來
重新定義「地方」・池上經驗可以複製嗎?・想望地方未來發展

徵引書目
註釋
 

只要貼上以下連結網址就可以將本頁面分享到 FB、LINE或其他您的任何社群空間!

https://comfibooks.com/product_detail?id=6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