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一座被「茶」塑造的山
「茶」為這座山帶來了多元的族群,更讓這座山與世界相連
走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中,你是否曾經注意到:
有些茶樹混生在雜木林中,附近還有用途令人好奇的石屋遺跡?
走在許顏橋、三板橋上,你是否曾經好奇,是誰修築了這些道路?
其實,這些都是兩百年前,一種特殊的人為生產活動在山留下的線索。
今天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早在十八世紀便有先民發現環境適合種茶,並將山丘改造成茶園。十九世紀西方人拍攝的大屯山照片中,山坡上遍佈茶園,這裡已是重要的茶產區。
茶產業不可能憑空而生,是人帶來了茶種和技術,因此茶產業史也是人群的歷史。大屯山原是平埔族活動空間,清代漸有福建泉州、漳州和廣東等地的移民向平埔族租地種茶。人群也帶來信仰,三芝的尪公信仰,三芝、淡水的九庄輪祀大道公,士林的合諴宮媽祖遶境,都與種茶密切相關。今天陽明山上的許多古道、橋樑,也是因應早年運茶需求而建造。茶產業讓多元族群共同生存在這片土地上,歷史上卻沒有發生過械鬥的紀錄。簡言之,茶業塑造了陽明山的人文地理。
陽明山也因為「茶」,成為一座與世界相連結的山。這些茶經過大稻埕、淡水外銷至歐美各國。日治時期,因應國際競爭,總督府推動茶產業轉型。陽明山本地茶農合資成立公司,購入機器,改變製程,甚至率先投入生產紅茶,開創榮景。戰後,臺茶繼續蓬勃發展,1970年代的巔峰時期,使得大屯山區出現製茶場林立的盛況。80年代的尾聲,國際出口減緩,島內市場右面臨中南部茶葉競爭,加上勞動人口流向製造業,陽明山的茶產業始步下歷史的舞台。
如今陽明山上的茶產業的榮景不再。然而,造訪陽明山的遊客,倘若細心觀察,仍然可以找到野化的百年老茶樹,或發現石造的茶寮遺跡,可以走在茶農、茶商往返的古道上,那些因茶產業而生根的民間信仰也存續不絕。這座山自然與人文的對話,仍然在時間中持續地進行著。
本書特色:
★ 第一本有關陽明山茶產業史的專書,看見兩百年來陽明山茶產業變遷。
★ 了解今日陽明山人文地理,橋樑道路、住民記憶、民間信仰中茶產業的影響。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歷經三年計畫研究成果。
★ 師大台史所助理教授陳志豪研究撰寫,從清代土地契約、商業紀錄,日治時期土地與產業調查報告,加上田野調查、訪問地方耆老,完成這本貫通古今的陽明山茶業史。
★ 內附彩色照片,讀者可按圖索驥尋訪陽明山茶業遺跡。
「茶」為這座山帶來了多元的族群,更讓這座山與世界相連
走在陽明山國家公園中,你是否曾經注意到:
有些茶樹混生在雜木林中,附近還有用途令人好奇的石屋遺跡?
走在許顏橋、三板橋上,你是否曾經好奇,是誰修築了這些道路?
其實,這些都是兩百年前,一種特殊的人為生產活動在山留下的線索。
今天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早在十八世紀便有先民發現環境適合種茶,並將山丘改造成茶園。十九世紀西方人拍攝的大屯山照片中,山坡上遍佈茶園,這裡已是重要的茶產區。
茶產業不可能憑空而生,是人帶來了茶種和技術,因此茶產業史也是人群的歷史。大屯山原是平埔族活動空間,清代漸有福建泉州、漳州和廣東等地的移民向平埔族租地種茶。人群也帶來信仰,三芝的尪公信仰,三芝、淡水的九庄輪祀大道公,士林的合諴宮媽祖遶境,都與種茶密切相關。今天陽明山上的許多古道、橋樑,也是因應早年運茶需求而建造。茶產業讓多元族群共同生存在這片土地上,歷史上卻沒有發生過械鬥的紀錄。簡言之,茶業塑造了陽明山的人文地理。
陽明山也因為「茶」,成為一座與世界相連結的山。這些茶經過大稻埕、淡水外銷至歐美各國。日治時期,因應國際競爭,總督府推動茶產業轉型。陽明山本地茶農合資成立公司,購入機器,改變製程,甚至率先投入生產紅茶,開創榮景。戰後,臺茶繼續蓬勃發展,1970年代的巔峰時期,使得大屯山區出現製茶場林立的盛況。80年代的尾聲,國際出口減緩,島內市場右面臨中南部茶葉競爭,加上勞動人口流向製造業,陽明山的茶產業始步下歷史的舞台。
如今陽明山上的茶產業的榮景不再。然而,造訪陽明山的遊客,倘若細心觀察,仍然可以找到野化的百年老茶樹,或發現石造的茶寮遺跡,可以走在茶農、茶商往返的古道上,那些因茶產業而生根的民間信仰也存續不絕。這座山自然與人文的對話,仍然在時間中持續地進行著。
本書特色:
★ 第一本有關陽明山茶產業史的專書,看見兩百年來陽明山茶產業變遷。
★ 了解今日陽明山人文地理,橋樑道路、住民記憶、民間信仰中茶產業的影響。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歷經三年計畫研究成果。
★ 師大台史所助理教授陳志豪研究撰寫,從清代土地契約、商業紀錄,日治時期土地與產業調查報告,加上田野調查、訪問地方耆老,完成這本貫通古今的陽明山茶業史。
★ 內附彩色照片,讀者可按圖索驥尋訪陽明山茶業遺跡。
目錄:
一、稜線上的茶樹
歷史視線的說明
研究的啟程
二、山坡上的茶樹
地形與氣候
歷史影像與文字記錄
稻田、茶園與果樹的並行
從地圖中「消失」的丘陵茶園
讓我們找出「消失」的茶園
三、茶樹與茶農的身世
大屯山區的茶樹起源
漢人移民與茶樹栽種
多元的茶產業與族群
茶樹栽種與民間信仰
茶葉的旅程
四、茶葉公司與產業發展
從兼作到專業化的茶園
臺、日合作的製茶嘗試
「以地為名」的茶葉公司
茶業公司的經營
產業轉型與茶業公司
五、茶葉的調查
十九世紀晚期的對外貿易
地方民情與產業概況
沒有大屯山的茶葉調查
地權與茶葉調查
調查報告與產業危機
調查後的改良計畫
大屯山區的產業成績
紅茶事業的契機
戰後茶產業調查的延續
六、走下歷史的舞台
戰後的外銷契機
臺茶的登場
從外銷到內銷的新局面
大屯山區的產業餘暉
昔日榮景與當代社會
七、茶業留下的腳印
茶樹與茶園的延續
茶農與茶商往返的道路
茶產業的建築遺構
附錄:茶的身世、記憶與技藝
一、稜線上的茶樹
歷史視線的說明
研究的啟程
二、山坡上的茶樹
地形與氣候
歷史影像與文字記錄
稻田、茶園與果樹的並行
從地圖中「消失」的丘陵茶園
讓我們找出「消失」的茶園
三、茶樹與茶農的身世
大屯山區的茶樹起源
漢人移民與茶樹栽種
多元的茶產業與族群
茶樹栽種與民間信仰
茶葉的旅程
四、茶葉公司與產業發展
從兼作到專業化的茶園
臺、日合作的製茶嘗試
「以地為名」的茶葉公司
茶業公司的經營
產業轉型與茶業公司
五、茶葉的調查
十九世紀晚期的對外貿易
地方民情與產業概況
沒有大屯山的茶葉調查
地權與茶葉調查
調查報告與產業危機
調查後的改良計畫
大屯山區的產業成績
紅茶事業的契機
戰後茶產業調查的延續
六、走下歷史的舞台
戰後的外銷契機
臺茶的登場
從外銷到內銷的新局面
大屯山區的產業餘暉
昔日榮景與當代社會
七、茶業留下的腳印
茶樹與茶園的延續
茶農與茶商往返的道路
茶產業的建築遺構
附錄:茶的身世、記憶與技藝
乾隆的百寶箱:清宮寶藏與京城時尚
定價 $650元
優惠價 $468元
VIP價 $455元
羅馬的崛起:從鐵器時代到布匿戰爭
定價 $780元
優惠價 $585元
VIP價 $562元
走進中世紀的世界:一本寫給過去、現在、未來旅人的歷史指南
定價 $590元
優惠價 $437元
VIP價 $413元
鐵與血之歌:俾斯麥和威廉二世共舞的德意志帝國興亡曲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02元
VIP價 $294元
台北眷村秘境:光陰苒荏的北投溫泉地及中心新村
定價 $480元
優惠價 $374元
VIP價 $360元
日本異界博物誌:原來這些習俗都跟妖魔鬼怪有關係!
定價 $460元
優惠價 $345元
VIP價 $322元
臺灣案內寫真老照片集(精裝)
定價 $2,500元
優惠價 $2,125元
VIP價 $1,975元
1624荷蘭人在福爾摩沙
定價 $860元
優惠價 $645元
VIP價 $611元
從銀座通到中正路:重返1945之前,老屋與檔案組成的非日常行旅路線
定價 $450元
優惠價 $329元
VIP價 $315元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定價 $420元
優惠價 $315元
VIP價 $294元